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10-21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余刚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余刚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与其家属均同意此次诊治方案。对照组:病程时间2~14个月,平均为(7.6±1.2)个月,年龄7~71岁,平均为(7.28±1.21)岁,女性18例,男性22例;研究组:病程时间2~15个月,平均为(7.7±1.3)个月,年龄7~70岁,平均为(7.23±1.22)岁,女性19例,男性21例。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
1.2 方法 取仰卧位,外耳道常规消毒,患耳向上,成人局麻,儿童则全麻,监视器下用0°耳内镜2.6mm,仔细观察其鼓膜内和中耳腔积液状况。研究组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按照中耳腔积液状况,并在鼓膜前下象限部位用鼓膜切开刀做1~3mm放射状切开,吸净鼓室积液,黏稠状或胶状积液可用地塞米松溶液,排净渗液后,把鼓膜通气管置入到切口中。术后外耳道可用消毒棉球暂封,以免出现外源性感染。随访1年,若患者无渗液和症状,鼓室黏膜正常,则可将鼓膜通气管取出。若随访6个月时,未自动脱落通气管者,且无中耳积液者,鼓膜和听阀正常者,则可将通气管拔出。对照组接受鼓膜穿刺术治疗,鼓膜表麻15min,用2ml或1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7号,穿刺鼓膜前下象限。若为黏稠状或胶状积液,则在原穿刺孔后相应部位做穿刺孔,并用地塞米松药物冲洗,术后外耳道可用消毒棉球将其暂封,适当口服抗生素。
1.3 指标判定 根据疾病判定标准评估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记录并发症,如鼓室硬化、鼓膜穿孔、中耳感染等。记录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并测定其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
1.4 统计学方法 并发症、疗效等计数数据(%)和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等计数数据()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中,用X2检验、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比较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
附表 比较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
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dB) 例数 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dB) 完全愈合时间(d) 中耳积液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34.68±4.22 18.25±3.27 10.11±3.23 8.05±1.01对照组 40 34.69±4.21 26.35±3.52 15.49±3.65 10.88±1.33 t-0.0106 10.6626 6.9812 10.7175 P-0.9916 0.0000 0.0000 0.0000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72.50%(P<0.05)。
2.2 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 治疗前组间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差异小(P>0.05),研究组治疗后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2.3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5%低于对照组25%(P<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炎症表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暂不完全清楚其病因机制,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咽鼓管发生通气异常时,中耳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而分泌性中耳炎则为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因腺样体肥大会加强局部炎症反应,中耳积液[1]。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常用手术方式包含鼓膜穿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等,其目的为让阻塞的咽鼓管得到开放,平衡中耳内外气压。
鼓膜穿刺指鼓室内插入穿刺针,将积液抽出,然后注入药物,此方式创伤性小、操作简单。但鼓室中包含听骨、前庭窗等结构[2],移动针头可能会引发鼓室内侧壁出血,尤其是外耳道狭窄的状况下,操作危险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等优于对照组,提示鼓膜置管术更具应用价值。鼓膜切开术的延伸方式则为鼓膜置管术,指留置一次性导管,将鼓室中积液逐步吸除,注入药物,平衡鼓室气压,并对咽鼓管恢复有促进作用。综上,分泌性中耳炎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创伤性小,疗效确切,患者恢复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