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地识字教学策略探讨
2020-10-20陈雕兰
摘 要: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积累大量的文字、词语,才能更好地完成高层次的语文学习,也就是阅读和写作。小学低年级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采取有效地识字策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分析当前识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地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识字教学
小学低段生,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认知能力还相对较弱,在辨识文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过程体验,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识字的思考,造成学生的识字非常被动。再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识字课程枯燥乏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对此,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三点有效策略,分别为:“培养兴趣,强化识字动机”“自主学习,提高识字理解”“定时测试,检验识字成果”,以期通过以下策略,增强识字教学效果。
一、 培养兴趣,强化识字动机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学习是无止境的,小学低年级段学习的只是非常简单的一部分,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长久探索文字的动机。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可以从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入手,在执教《口耳目》这节课时,笔者创设情境:“同学们,一位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刻着很多以前的文字,(多媒体出示象形字目、羊)你知道这些字是什么吗?”这时,有的学生很快地猜测说:“是羊吗?感觉很像羊头。”笔者带头给这位学生鼓掌,并夸奖了他真聪明,以激发其他学生大胆的发言。接着,同学们又通过图画对照,认识并记住了“目”字,同时笔者告诉学生:古时候人看着实物的形状造出的字,叫做象形字。由于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笔者还为学生设计了猜图游戏,看哪个同学能够与古人心意相通,猜出古人所创造的更多文字。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字。
二、 自主学习,提高识字理解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懂得将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学生合作学习等方法综合到一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提高学生对识字的自觉性和理解力。
在学习《画》这首诗之前,笔者为每一位学生的家长传输了微课视频,要求家长在家里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提前学习,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文字并了解其意思。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在多媒体上出示文字:山、水、远、近、春、花、鸟、惊,然后点名学生回答字的读法、意思、组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这时学生会通过组词,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如:大山、远处、春天、花朵、小鸟、受惊等。然后,再开展古诗背景、内容、主题等方面的教学。在教学的最后,笔者还会结合本节课学习的文字再进行拓展,如:春可拓展夏秋冬,花可拓展梅花、桃花、杏花、梨花、荷花等,对于拓展的文字,学生可以不会写,但是需要认识。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文字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字积累,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重要途径。
三、 定时测试,检验识字成果
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教师需要通过定时的测试,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识字检测方式就是“听写”,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新鲜感,导致很多学困生根本不拿听写当回事。激励对于学生很重要,在测试环节,教师同时安排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听写”,對于正确率高的学生,采取奖励的方式,而对于正确率低的学生进行惩罚,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驱动学生努力地识字,又能了解学生的特殊性,从而针对整体采取有效地识字策略。
除了常规的测试方式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比如,教师设计“你画我猜”游戏,游戏的规则为两个学生一组,一名学生在黑板左侧画图,另一名学生在黑板右侧写出文字,这个游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识字教学氛围。但是,缺点是小学生画画需要思考,画的过程比较慢,所以有些耽误课堂时间,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地使用。
四、 结束语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小学识字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立足以生为本,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驱动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识字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不认识的字、词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彭昭.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2):90.
[2]熊慧.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72.
作者简介:
陈雕兰,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国专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