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成语典故教学,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2020-10-20范珑璟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校园文化

摘 要:成语典故是中国汉字独特的语言词汇——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它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孕育,承载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成语典故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教师应在创新成语典故的课堂教学方面做出努力;学校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学习成语典故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成语典故;创新教学;校园文化

成语典故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故事传说,学习成语典故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成语,了解历史,懂得道理,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教师应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成语典故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应创设学生学习成语典故的有利环境,开展活动;了解本土历史文化,挖掘成语典故的学习资源。

一、 教师创新成语典故的课堂教学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课为案例来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创新成语典故的课堂教学。

(一)老师说成语故事

大部分成语典故是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成语典故教学的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活泼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把成语典故故事叙述出来,学生被老师的叙述带入了故事情节中,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成语典故,这就给学生自主阅读来理解故事造成了困难。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生动的现代白话语言把故事叙述出来,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图片营造故事情境,学生听得认真,看得真切,不仅了解了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学习兴趣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为接下的教学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读、思、说、悟

读:大声朗读,培养习惯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朗读为主,成语典故教学也不例外。通过课前预习时朗读和课堂教学中的朗读,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的障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自由大声反复朗读全文和重点语句,明确的每一次的朗读目标,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思:质疑思考,发散思维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如“矛盾”的原本意义是什么?现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课文介绍了一个怎样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和查阅资料初步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思考,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说:复述故事,促进表达

复述课文是在学生理解成语故事典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复述方法,并提出复述要求:①先做复述题目介绍;②复述要充满感情,语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像讲故事一样绘声绘色;③配上一定的动作、表情,使复述过程更加生动、自然;④复述结束后,要对自己的复述情况做出点评,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按照说题目、讲情节、总结等步骤按部就班地去完整地复述课文。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道具——矛和盾,让学生模仿楚国人的口吻、神态,加上动作来复述故事。

悟:领悟哲理,感受文化

成语典故在中华文化中孕育,富含哲理。通过复述,学生对《自相矛盾》这篇课文产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但是到这里教学任务还不算完成,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领悟故事中的哲理。授课时,教师问:“这个楚国人为什么既夸他的矛又夸他的盾呢?这么说有没有问题?这样自相矛盾的话语,还会有人买他的东西吗?当今社会中,有和文中主人公一样说话前后矛盾的人吗?”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感受,学生可以选择口头表达,也可以把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写下来。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明白了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的深沉含义,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学生写一写、演一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学生把课本编写成课本剧或小品,教师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剧本完成后鼓励学生表演出来,表演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分工合作,选出小组里“导演”和“演员”,没有演出任务的小组成员担任“评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台词和动作、构思剧本、分配角色,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开始排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语文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 学校营造学习成语典故的良好环境

(一)挖掘本土成语典故的学习资源

文章作者执教的城市——淮南已经评选上“中国成语典故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本地学校开展成语典故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源于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中的成语典故就有349条,源于“汉·淮南国”的成语典故29条,源于八公山的成语典故22条。有哲理性较强的“一叶知秋”,还有家喻户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源于历史战争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描写地理气候差异的“淮橘为枳”。学校应充分挖掘成语典故的学习资源,整合学校的师资力量,把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成语典故编辑成册,成为本校开展成语典故教学和相关活动的校本教材。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校应展开与成语典故相关的不同形式的校园活动。如:国学专家讲座进校园、师生讲成语故事大赛、成语积累大赛等。此类活动的开展绝不能只有形式,应该注重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泱泱华夏,文明璀璨。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成语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学校和小学教师理应挖掘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通过成语典故的创新教学,校园成语典故的文化建设,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种子播种到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田中。

参考文献:

[1]楚蔚蔚.解读成语故事教法 丰富学生语文素养[J].教研视点,2018,7(33).

[2]陈祝怡.谈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的教法[J].教育观察,2016,5(24).

作者简介:

范珑璟,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七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创新教学,打造幼儿英语多彩课堂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