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2020-10-20杨靖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发展势在必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需求为核心所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具有丰富性、互动性与虚拟性等特点,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认知及心理素质发展需求,还能够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系统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引言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积极推陈出新。随着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逐渐深入,使得此项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形式愈发丰富,如网络讲座、线上互动与心理咨询等,既可以摆脱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还能够将严肃而抽象的教育内容形象化处理,以此达到激趣与提效的作用。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一)明确指导思想

首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思想特征,综合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网络教育平台为载体,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互动交流效果,营造全新的思想政治网络氛围。

其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明确“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使各项教育工作与实际相融合,既需要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特征,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创新,加大各种资源投入以提升教育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利用新媒体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如微信、微博等,然后再抓住学生所感兴趣的社会性话题,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的时效性,最后需要积极总结网络教育经验,不断摸索前行以创造出更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最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明确“和谐统一”的教学思想,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所存在的思想认知问题,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教师应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和谐统一发展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效果,通过针对性的知识输入与行为引导,确保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育环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具备明确的指导思想,还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形势,积极优化网络教育环境。

首先,需要重视优化社会环境。当今网络内存在许多信息,而部分大学生缺乏信息辨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而产生思想偏差。如黄色信息、网络暴力及网络赌博等,这些不仅会侵害大学生的思想,还会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应与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对网络负面信息进行剔除工作,以此实现优化网络社会环境的目的。

其次,需要重视优化工作环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而工作环境则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能动性。作为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外部因素,学校应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如加强硬软件建设工作,优化管理沟通方式等。

最后,需要重视优化生活环境。高校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校内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动机。现阶段,培养高校大学生思想素养涉及面交广,高校应使他们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内健康成长,积极主动接受网络学习活动。如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丰富的校园思想政治建设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接受高校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丰富教育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法治及道德四个方面,教师应关注四个方面内容的侧重点,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积极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御网络内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袭,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在“看不见的战争”中能够沉着冷静应对与处理。在政治教育方面,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党组织的领导。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教师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解决学生所存在的政治认知问题。在法治教育方面,教师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进行法律普以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在道德教育方面,教师应加强伦理教育,规范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使学生能够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构建时应明确指导思想,积极优化教育环境,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确保充分发挥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晓锦.互联网+视域下现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新论——评《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化学试剂,2020,42(03):342.

[2]辛妙菲.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受众中心”理论的分析视角[J].教育导刊,2019(09):73-79.

[3]彭艳,刘博,王宁.高校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基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新西部,2019(09):130+132.

作者简介

杨靖(1984.06.01—),女,漢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南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