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部双导?合力倍增

2020-10-20陈培伟李永利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专业学位合力

陈培伟 李永利

摘 要: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院校导师+部队导师”的培养模式(即双导师制),培养过程划分为“院校学习+部队实践”两个阶段,双导师各自职能发挥水平及密切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对双导师如何发挥各自培养阶段职能以及以学位论文和研究课题为抓手密切协作,合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军事硕士 专业学位 双导师制 合力

近几年实践情况表明,双导师制对于提高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突出职业指向性、实践应用性和知识复合性,优化培养期望、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培养过程,形成整体融合、特点凸显的高层次军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精简教学力量,提高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效,均大有裨益,是符合当前院校和部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途径。[1]

根据双导师制两个阶段的特点,对院校导师和部队导师各自主要责任进行细致分析,并就双导师如何协作指导研究生有效完成课题研究提出建议,有助于双导师制职能发挥,进而有力提升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2]

一、明确院校导师对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主体责任

1.注重特点规律,夯实理论根基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前提是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作为支撑。从学科基础看,理论是专业学位发展的先导。研究生需要切实掌握和运用学科理论去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学位本质看,理论是教育水平衡量的标准。军事学位教育与部队任职培训的主要区别就是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便难以进行细致的研究,也就无法开展创新性工作。从培养期望看,旨在培养服务于部队发展建设的高层次军事应用型人才,其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培养针对性、职业指向性和应用时效性,了解武器装备科技发展前沿,掌握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的最新发展,都需要专业理论作为基础和前提。[3]

2.注重因材施教,启发学术思维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前的岗位分工、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等各有不同,要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着力启发其学术思维。第一个阶段是了解专业基础,补齐知识短板。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来自一线部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匹配度不高,导师需要根据其基础差异,针对性进行教学指导,督促其补充学习研究生专业所需知识。第二个阶段是结合个人兴趣,初定研究方向。每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其专业领域研究方向,院校导师要与部队导师及时对接沟通,了解部队亟须解决难题,论证研究发展前景,结合研究生本人兴趣和能力,初步定下研究方向。第三阶段是打下研究基础,培养学术思维。定下初步研究方向以后,院校导师要指导研究生进行相关方向的广泛涉猎,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听取学术报告、参加研讨会议等多种形式,使其对所研究方向的现状、用途、前景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期启发其学术思维,精确自主研究方向。

3.注重授人以渔,提升应用能力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分院校培养和部队实践两个培养阶段,院校导师不仅要带领领研究生进专业研究,更重要的是教会其如何进行研究并有效应用于部队建设。一是传授研究方法。院校导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自身专业领域研究有一定的建树,对如何进行专业研究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和成熟的经验,将进行研究的心得体会传授给研究生,便可以为其开辟一条“登山阶梯”。二是培养创新能力。院校导师一般自身同时兼有多个研究项目,可以带领研究生参与进来,研究过程中便可以言传身教,立项的创新点在哪里,研究过程中使用何种創新突破手段,怎样创新有效解决问题,遇到瓶颈要从哪个角度分析解决等创新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通过这个过程,使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三是应用部队实践。只有研究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在部队实践时,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这样部队实践阶段才能事半功倍,专业研究方可执一驭万。

二、发挥部队导师对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显著作用

1.着眼岗位任职,树立培养理念

部队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强的岗位任职能力以及对部队建设发展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责任重大,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对于有效增强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大有助益。部队导师要树立“选送入学、学成归来、来为我用”的培养理念,要本着部队发展需要,先选、勇选、优选培养苗子入校蓄电充能,着眼岗位任职所需,精心指导部队实践,全力培养应用型人才。[4]

2.着眼工学矛盾,制订实践计划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部队实践和论文撰写期间,既要履行本职工作,又要完成课程自修、实践调研、论文开题与撰写等,存在工学矛盾突出的隐忧。部队导师身为部队主要领导,熟悉部队工作特点规律,可以指导研究生合理处理工学关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适时纠正研究方向,协调安排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等。通过制订实践计划、提出明确标准、紧盯实践进程、定期听取汇报、改进实践内容,形成闭合回路,进而大大缩短论文选题和探索过程。

3.着眼部队需要,引导研究方向

部队导师长期工作在部队一线,岗位任职经历丰富,对部队各类岗位任职需求都比较了解,对部队最新发展动态也非常熟悉,有利于准确构建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首先部队导师可以协助院校以岗位任职能力为中心优化专业设置,坚持研究生所学专业紧密切合部队发展需要,确保学用一致。其次,以岗位所需技能为依据改善教学内容。将部队发展所需前沿理论、创新技术、高效方法纳入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确保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部队最新发展相一致。再次,以解决岗位现实问题为牵引增强应用能力,引导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紧贴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三、探索院校导师和部队导师形成合力倍增的有力抓手

1.合力拟制方案,实现同频共振

双导师的培养理念上要树立“三个结合”,即院校与部队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性与应用性结合。只有院校导师和部队导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达成共识后,双方才能在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上产生共振,使院校导师与部队导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产生共鸣。

2.合力指导课题,防止院部脱节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两阶段现象,可视为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阶段培养造成的双重身份现象,可视为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应以研究生最根本的考核和评价指标,同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和课题研究作为抓手,达成问题的解决。

3.合力检查评价,提高应用价值

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评审采取院校和部队“双重”质量评价标准,评审中,既要评定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平,也要看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既要看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还要看学位论文中对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评价学位论文的关注点转移到研究生看待实际问题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落实在行动上的可能效果上。只有研究生真正融入了解部队现实所需,才能确保其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语

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是一种科学可行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但存在的培养两阶段和研究生双重身份问题,仍是掣肘双导师形成整体合力的症结所在。解决之道,在于强化院校导师作为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撰写为抓手,架起两个阶段的桥梁,成为结合院校理论研究优势和部队实践优势的枢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院校导师与部队导师的配合,院校和部队也应提供相应的保障,促使达成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部队中来,用到部队中去”的培养期望。

参考文献

[1]李大鹏.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存在的两阶段培养和双重身份问题及对策[A].王振国.聚焦实战服务部队全面深化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2016年全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72-76.

[2]程晓东.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7:163-165.

[3]夏春先.对构建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指导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8(7):65-67.

[4]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肖远亮.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24-29.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专业学位合力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合力套纸杯
合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人类的咬合力不及蟑螂的五分之一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