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2020-10-20王贺渠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王贺渠

摘 要:为了适应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当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它涵盖了全面教育学生的多种能力。随着高中的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探索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必备条件和良好基础,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下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已成为当前广大地理教师普遍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教学研究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1.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素养主要体现在外显的具体行为和内化的隐性素质,而地理核心素养就是那些不可缺少、非常关键的地理能力和品质。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多种特定素养,其关注的是对地理事物和空间结构与联系的理解、識别记忆以及想象和运用,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元层次的内容。具体来讲,地理核心素养主要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四个方面构成。

2.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只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学生才能熟悉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掌握地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培养良好的地理能力,强化地理学习意识,加强对地理学科的情感体验,促进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门非常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社会发展需求和终身发展需要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为目标,完善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从区域特征入手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指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并通过认知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具有区域认知能力。在区域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从区域特点角度入手学习远比枯燥的经纬度学习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从区域的显著特征入手学习更容易引起共鸣,理解起来更加记忆深刻。其次,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画图、识图的好习惯,地理学科不能仅凭语言描述来展示出区域位置和特点,需要学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辅助于地图,这样不仅更直观而且更准确,还能使学生在地图上深化认知区域,提升区域认知能力。比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在学生了解了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在进行生态建设时究竟是要种草、造林还是种植灌木?”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分析西北地区的具体区域特征,然后从显著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出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最适合的种植方案。[2]

2.在问题分析中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整体。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也会发展和变化,所以地理环境是很复杂的,在分析地理事象时要综合考虑,需要学生拥有综合思维的能力,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同时也可以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讨论过程中发散思维,更加全面地分析地理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针对高中生要由浅入深地提出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识图分析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变化问题。学生在进行分析时,要从考虑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到的地理要素入手,来观察和分析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路,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降水、植被和农业等地理因素结合起来,了解到西北地区干旱这一显著特征,接下来再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具体生态环境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3.在地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为系统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过程的认知,并能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具备核心素养要求的行动能力。比如,在教学“风沙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来展示出风沙活动中,风力大小、沙源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在实验中记录下观察结果并进行自主分析。通过这样自主设计实验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更加促进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4.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就是指人地协调观,是对人口与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科学认识。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到人地关系,并能找到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或者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分析,认识到其危害。比如让学生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分析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人地关系。其次,教师可以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数据信息了解真实的环境问题。再次,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生态环境破坏后的不可逆。比如当今社会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延缓荒漠化的速度,但是却无法再恢复到荒漠化之前的生态环境,以此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人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样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深刻把握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彪.高中地理育人价值的思考与实践[J].人文之友.2019(03)

[2]谢生.核心素养培养与高中地理教学创新[J].文教资料.2020(02)

[3]余洗凡.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0(04)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