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路径

2020-10-20王六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推理能力新课程小学生

王六平

摘  要:推理能力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理解消化抽象的知识体系,作为其思维能力提升的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基础知识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的缄默认知意识转变为显性认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故而,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有关探索,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生  推理能力  新课程

一、推理能力内涵本质

推理能力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实验、观察以及分类的基础之上,对于所认知的事物进行有效识别,提出属于自己的整体构想,通过上述方式寻找规律,最后对于提出的整体构想进行综合评判。对于当前小学生阶段而言,在推理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思维清晰,以便其寻找最为简单的问题解决方式。故而,在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課程讨论这一关键环节,对其猜想进行有效说明,以此来表明每个学生独特的想法。在思考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形式、形体描述等多样化方式对其加以转化,并且进行充分讨论,以检验其正确性,确保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条不紊地形成推理能力。

小学生对于推理能力的认知,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于部分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推理能力需要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进行强化,并非一蹴而就。通过协同号的主动体验推理活动,以此强化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故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过程性行为。二是,学生作为推理能力的主体。在推理能力学习过程中,与之前自身的知识体系、动机以及态度等因素戚戚相关。因此,推理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主体性。三是,推理能力的发挥需要特定情境。推理能力具有情境性这一特征,而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教学课堂,这也是小学生学习推理能力的重要情境场所。

二、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路径

(一)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个人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推理能力。针对数据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比大小”问题类型的解决,学校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全面、详细观察此类问题类型种类,再对其进行计算比较。例如对29+9○29+7、89-10○89-7、41+3○3+41等类型数字进行比较时,教师应该积极对小学生进行指导,结合两边数字变化规律,探寻出两端数字变化规律的异同点,再通过相应的加减计算公式来得出相应计算结果。例如在一道数学练习题中:A、C、D、E、F、I字母分别标记在正方体的六个表面上,与I、E、A字母相对应的面应该是哪一面?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正方体逆时针旋转时变化规律,就会发现侧面分别标记的字母为A、E、F、C,则底部所标记的字母相对应的就是D,故而I与D字母就是相对应的表面。教师旋转正方体两次,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相对应的两个表面又互换位置,则依理可以推论出A与C是相对应表面。通过这种类比推理思维,依然可以推断出E、F是相对应表面。通过这种类比归纳推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仔细观察,并且对其进行类比归纳推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其掌握知识内容。

(二)猜想求证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故而,在日常知识体系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思维空间,并且利用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质效,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形成推理能力。例如“猜一猜”练习题:“三角形已知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8厘米,那么另一条边长是多少?”教师在启迪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时,可以通过假设说理的形式引导解决:首先假设该三角形的未知边长为a厘米,而依据“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一定律,可以构造如下不等式,即:a+3>8,3+8>a,那么边长a的取值范围则定义在a>5且a<11。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对比分析正方形、长方形两者特征区别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正方形作为特殊长方形的形式存在,并且对其四边形的特征形式进行推理。在实际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分开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悉心引导、小心纠正,通过学生的双向推理,以达到推理目的。这种小组讨论学习,并且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且通过系统性的推理能力训练,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猜想求证推理训练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三)主动认知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限,在解决某些问题之后,常常会存在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长久以往,小学生的学习只是停滞在某一特定问题的计算,但却不知如何解决同类型问题。在如上表述中“知其然”其本质内涵就是“缄默认知”,而“知其所以然”其内涵为“主动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将“缄默的认知”有效转换为显性的“主动认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推理过程,而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在对分数性质相关知识点授课时,根据课程所学知识点规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整数除法中商数不变的规律。通过小学生的自身实践以及图示讲解学习,可以探索出所蕴含分数相等的关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在相等分数中分母、分子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主动探寻规律,以此引发联想,并通过实际例证的方式进行验证,总结归纳出分数的特性。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应用不完全归纳的思维,将有助于学生演绎推理、合理推理能力的提升。故而,在小学生完成该类问题解答之后,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展开沟通、讨论,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推理过程,并以温和的方式纠正学生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提升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启春.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路径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9(16):0178.

[2]胡志红.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路径分析[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8,000(009):200.

[3]史荣财.提升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途径探析[J].科普童话,2018(06):17.

[4]黄文娟.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5):21.

[5]文惠贞.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以“找规律”教学反思为例[J].读写算:教研版,2015(23).

猜你喜欢

推理能力新课程小学生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我是小学生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