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10-20冯晓琼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冯晓琼

摘  要: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具有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文化美感,所以,教师应該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根基与灵魂。不断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实践路径,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使用策略得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的提高。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及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论著,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选择的多元化增加了我们的选择成本,如果我们没有构建成熟的传统文化体系,就会在信息的筛选过程中迷失方向、出现错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同时,小学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思想较为个性化,他们习惯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情绪较为波动,一旦他人与自己观点不一致,就会给他人贴上标签,把他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这就为不良风气的滋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语言构建能力和文化的理解能力。我国文化中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组成,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说,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应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正确的价值观教授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学校的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小学教育更注重应试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过分地看重,不重视语文教学的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从不关注。因此,学校今后需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作为拓宽学生视野的关键。同时,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强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通过阅读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小学语文诸多教学方法中,阅读无疑是最为有效、合理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在课堂之中还是在课堂以外,通过阅读都能够促进学生了解传统历史,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词语或短句,从而让学生感悟文章意义与内涵。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专题名为“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共有四篇文章,两篇属于叙事文章,另两篇属于说明文章,其中内容不仅含有关于人物、神话等生活故事,也含有关于建筑、绘画等知识介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提升对国家热爱之情,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备感骄傲、自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通过各类文章与书籍,对自身精神与认知进行不断丰富,从而在加强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例如:当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文章后,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如中外故事、四大名著等,通过不断阅读不同文章,学生就会从中得到更多知识与收获。但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一定要交代学生,让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内容展开思考,从而在思考过程中阅读文章,这样不仅能够深入感悟文章意义与作者思维,还能够加强学生探索、求知等能力,从而在后续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将成语或俗语教学与传统历史故事结合起来

由于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爱听故事就是这种好奇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或俗语,部分教师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对于一些成语和俗语的讲解往往是几句带过,只是要求学生记下来。但是我们所忽视的是,不管是成语还是俗语,都是传统文化要素的最精练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单凭其个人的能力,记忆及理解是相对有难度的,长此以往,学生面对成语或俗语就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笔者曾经尝试利用课堂上的零碎时间,见缝插针地将成语教学和传统历史故事结合起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展示成语背后的意义,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我还鼓励同桌、同小组同学间互考、放学后给家长或者家中的弟弟妹妹讲解成语或俗语等。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在日常对话甚至作文写作中使用这些成语或俗语,且准确率比较高。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还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利用文化氛围来创造和渗透文化知识,为学生引进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参考文献

[1]乔洪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62.

[2]丁卫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2):3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