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承在美术教育中融合发展的路径
2020-10-20李波
李波
摘要: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辉煌,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具有很高的人文与教育价值。在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凸显。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洗涤学生的心灵,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烙印和民族精神,将其融合到美术教育中,不仅能促进美术教育效果与质量提升,还能引导学生更深入、深刻地认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实现健康成才。论文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传统文化传承在美术教育中融合发展的路径,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实效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2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精华,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集成了多种思想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根与魂。文化是艺术的根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了大量出色的艺术形式。其中,美术教育便是一种。美术教育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沃土中,一直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顺利发展。美术教育包含“美术”和“教育”两项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裨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和碰撞,有的学校美术教育者开始向西方文化倾斜,轻视对我国传统文化养分的汲取,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观念发生巨变的社会背景下,美术教育出现了趋于功利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的现象,艺术原有的学科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因此,美术教育必须要加强对人的关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融合,利用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的艺术、文化等要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得到顺利实现。[1]
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多民族土壤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中华精神的标识,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并蓄了道、法、墨、释等多家思想文化,内蕴着稳定的共同精神、价值取向和鲜明的民族特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能凝聚各族人民命运与精气神,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为世界发展贡献特有的生存智慧与发展能量。作为历经时空积淀的珍贵经典,传统文化观文化照人心与人生,趋善求治,“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文化价值与育人功能都非常强大,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源泉,治国理政的指导。党的十九大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国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与传承,传统文化正在回归课堂。美术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其通过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各种美的形式,来培育人们的审美观念、道德情操,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活动具有紧密的关系,美术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立足于时代的文化语境,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为美术的发展提供土壤与养分,赋予其民族内涵。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引领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等正确发展。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美术教育符合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将能使美术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的教育,让受教育者在自身的发展中实现终生受益,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美术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
二、传统文化传承在美术教育中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深度挖掘美术教材,融汇传统文化内容
教材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依据,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进行编写的。但各地的美术教材并不完全统一,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也比较多元,部分学校还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在美术教材中,蕴含着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首先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掘美术教材中所蕴含的精髓,善于利用美术教材中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在鉴赏美术作品、民间工艺品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自觉主动地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在绘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丰富绘画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法水平。这样,可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3]
(二)创新美术教学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要想打造高效、高质的美术课堂,教师就要对美术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营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要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大胆设计、开发新的课题,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例如,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美术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利用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来辅助美术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新媒体时代的“诗生活”艺术境界。例如,在课前导入中,可播放《走进名家、名画》栏目,将艺术家对生活、生命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学生。
美术教学不限于课堂知识和技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美术实践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美术实践机会,如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园、森林公园、名胜古迹或城市周边的郊区进行写生活动,参观画展,走访民间艺术家、举办写生作品展或一些美术作品创作、民间艺术品创作赛事等,邀请一些校外民间艺人来校授课等,引导学生在美术实践中逐渐提高美术素养,深度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产生强烈的爱国爱民族的情感。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我国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具有原发与乡土性、群体与承袭性、民俗與地域性、工艺与实用性等特征。作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作品的哲学、美学、艺术学等文化价值都比较高,是我国民族历史的重要基础,对于美术教育教学和传统文化弘扬都有极大的应用意义。美术教师可组织和带领学生创办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山水画社团、手工艺社团等美术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生在这些社团中,能学习到风筝、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方法,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传统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知识,增进对美术作品中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4]
(三)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增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力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表现样式,而且是一种文化精神,其既涉及人文学科,也涉及自然科学,内容保罗万象,包括音乐、文字、绘画、诗歌、图形、戏曲等,具有浓郁且独特的中华特质。这就进一步要求美术教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养。首先,美术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从思想层面上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对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自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提升,提高自身的美术理论与实践能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开阔思维与视野,对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形势进行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利用传统文化的元素来开展美术教育。这样,才能为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融合夯实师资基础,提升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效果。[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肩负着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在价值观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入到美术教育中,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指导,以文化引领思想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培育人、塑造人的强大功能,为其奠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气,帮助学生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真正将艺术文化内化于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美术艺术鉴赏和创新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青.美术教育中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渗透研究[J].艺术评鉴,2020(05):133-134.
[2]李舒.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44-145.
[3]王丽.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美术教育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1):91-92.
[4]焦妍.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67-69.
[5]陈文伟.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J].艺术科技,2019,32(13):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