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职业境遇改善路径研究

2020-10-20陈世芳周海峰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音体美境遇教师职业

陈世芳?周海峰

摘 要:发展乡村教育,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乡村教育的灵魂是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的职业境遇直接决定了乡村教师能否“留得住、教得好”,势必影响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基于ERG理论视角,文章为改善乡村教师职业境遇提供了研究思路和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业境遇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8年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课题“欠发达区乡村教师职业境遇调查及改善研究——基于ERG理论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发展乡村教育,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乡村教育的灵魂是乡村教师。2015年6月,国家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此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原因,乡村教师,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教师能否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理论基础

境遇即境况和遭遇,是指所在的处境。职业境遇是指乡村教师对所在职业处境的一种感受,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意义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和心理状态。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于1969年提出一种新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 Growth)的需要(即ERG理论)。乡村教师的职业境遇,从ERG理论的三个需求来说,即在生存方面,如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能否满足教师的生存生活需求;在相互关系方面,如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否得到认同;在成长发展需求方面,如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否受限,能否得到晋升等。基于ERG理论,乡村教师三方面需求满足程度,就决定了乡村教师是否“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基于ERG理论,分析选择乡村教师职业境遇改善路径,有利于本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设计与政策制定,解决本土乡村教师结构性失衡与留住难的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基于实际调查研究和ERG理论视角,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乡村教师职业境遇。

三、激励措施

(一)显著增加教师收入,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经济收入、提高教师待遇是改善教师职业境遇的第一要素,是稳定教师队伍的“压舱石”,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待遇。政府部分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专门研究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增加教师收入,大幅增加乡村教育专项财政经费收入,实施乡村教师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制度改革,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经费的统筹,加快实施“以省为主”的乡村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并由中央财政加大对不发达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修改教师绩效方案,在逐年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绩效工资总量,按教师人均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方式拨付到校,提升学校自主办学的空间,确保最优秀的、贡献最大的教师拿到最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加大学校层面绩效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满足乡村教师的生存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给他们留下来坚持教育事业吃下定心丸。关心解决乡村教师生活实际困难,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周转房的覆盖面与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在中心城镇建设高标准乡村教师公寓,集中解决城镇周边乡村教师住房难题,为他们提供健康检查,保障乡村教师身心健康。

(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因个人社会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教育环境和周围人对乡村教师的态度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关系能提高教师的价值感,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进而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激励教师更好地从事其本职工作。较高的政治地位、职业地位和备受尊敬的社会地位是提高教师职业境遇的重要因素。

(三)建立教师礼遇制度

建立教师礼遇制度,让尊师重教落到实处,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建立优秀教师疗养、休养制度,公共场所对教师实行优待等方式,增加教师荣誉感。可以让教师在公共设施使用方面享受优待,如在医院、机场、车站等开辟“教师窗口”,旅游景点、门票享受优惠等。建立乡村教师、优秀教师疗养和休养制度,重点向符合条件的专家、一线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倾斜。

(四)减轻和减少各类检查、评比、评审和考核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师减负相关政策,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把教师不合理负担阻截于校园之外;另一方面,需要扩大教育自主权,特别是小学办学自主权,让广大小学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事务真正拥有话语权,能够对外来不合理负担说“不”。只有减轻教师过重的非教学负担,教师才能回归本职工作,安心育人,唤醒职业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要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形成教育合力。

四、保障教师职业成长空间

(一)发挥传统教研模式的作用,创新专业成长模式

继续发挥传统集体备课、师徒制等教研活动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创新建立名师工作室,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去引领、建设学习共同体,可以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克服学习的孤独感,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培养更多的名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名师培养计划,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引领辐射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改造教育气候和环境的示范力。

(二)保障和优化教师职称晋升通道

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部分地区乡村教师存在职称晋升难、音体美劳学科教师职称评定更加难的现状。只有在本校有高一级教師职称空岗数额时,教师才可以申报评审职称,如果没有空岗就只能等待,音体美劳学科教师甚至都没有评审职称的机会,这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议人社、教育等相关部门优化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的相关政策规定,调整空岗比例和提高岗位数,放宽条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通过破格岗位晋升到高一级职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创新管理举措,出台政策,解决音体美劳学科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通过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导向作用,改革过去音体美劳学科教师在学校受重视程度不够、评职称难的情况,加强岗位吸引力,确保音体美劳学科教师留得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J].国办发〔2015〕43号,2015-06-01.

[2]赵斌,李燕,张大均.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42-46.

[3] 郑新蓉,王成龙,熊和妮.中国新生代乡村教师调查[N].中国教师报,2015-09-09.

[4]朱兴国.认同感:乡村教师职业坚守的内力[J].教育评论,2016(4):13.

[5]周兴国.向教师赋权,促专业化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8-19.

猜你喜欢

音体美境遇教师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论榆次区乌金山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巧用素质教育指挥棒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