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2020-10-20王雄伟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王雄伟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初中阶段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它对提升初中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有很大推动作用。本文就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下对初中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教学,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80-0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内蕴。初中阶段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受到传统文化日益熏陶对提升初中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有很大推动作用。传统文化既包含作者的人生感悟、所处的历史环境,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底蕴。因此,通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让我们中华文化继往开来。

1.传统文化教学问题根源分析

现阶段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大力度,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教育环境影响传统文化教学

受当前教育大环境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影响,造成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目标上体现的功利性过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侧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过多地考虑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会考的重点关注,不会考的一笔带过,忽略了传统文化中对学生思想和精神方面最具意义的传承教育;在课文涉及到的传统文化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通常会将重点放在背诵、解释词义、文言文语法等考试内容上面;备课时则将重点集中在试卷出题类型和内容上面,并根据考试题型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授课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试题的知识要点转,而对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等只能忍痛割爱。

(2)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力度不够

许多教师都是以教材为本,教材呈现什么内容,课堂教学就以该内容为主要素材进行教学,再以辅助性材料稍微拓展,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多,无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初中学生本来课程就多,每天的学习和作业都会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而传统文化的学习,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需要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拓展性知识,课余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信息,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枯燥无味、被动接受。当学生课堂上枯燥、被动地学习,课余时间又无法静下心来品味诗词佳作,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了。

(3)教学方式与学习氛围不理想

首先,在大力倡导多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的氛围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还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多采取的是题海战术来加强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跟义务教育阶段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差较大,无法满足国家对初中语文教育的要求;有的教师虽然也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短期行为居多,最终大都回到应试模式。

其次,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自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學生接受新事物的平台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在“短平快”时代下其受众人群越来越少,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不够浓厚,进而影响学生的深入探究。

2.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1)创新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弱化,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大多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来通过考试。传统文化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知识点的来由,深刻理解知识点包含的精髓。语文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同时在合适的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文化素质。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教材的每个知识点都能有深刻认识与感悟,才能与时俱进、思维清晰形成自身独有的见解。这样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才有可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再次,在评价体系构建中增加传统文化学习因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我们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加入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在专注于结果评价的前提下,更应该侧重于过程性的评价反馈。如在评价中要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反应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熟练程度等内容,这样才能真实、科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真实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同时也会促进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

(2)根据教材内容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课文的背景介绍。教师在讲授任何一篇文章前,需要对作品时代、作者遭遇等方面进行介绍,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学生长时间反复阅读与领会,才能逐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真实含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使得学生跟作者之间距离拉近。

其次,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传统文化方面的素材并不多,呈现在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佳篇名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传授时,运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我们可以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相同的文体采用了不同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比,抓住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特点,让学生加强记忆:通过学习《桃花源记》,学生了解到景象,表达出作者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通过学习《岳阳楼记》,学生了解到作者对景色的描述,表达作者对天下人的思想情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使得学生自己感悟作者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再次,采用特点教学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需要寻找不同文章之间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兴趣。如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它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还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更充满乐趣。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有的具有很强的同一性如中秋节,有的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或民族特色如泼水节。像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每年通过鹊桥能够相见一天,这个爱情故事最终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通过对七夕节日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这些节日的背景故事,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3)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首先,布置相应的课前课后学习任务。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和枯燥,教学方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因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积淀不多而处于停滞状態。这种状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无法达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效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前让学生准备充足的知识信息,着力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课后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学生任务,从而为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养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爆、有理可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高效且极富情趣。

其次,推荐学生合适的传统文化课外读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课前、课后充分的学习积累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为学生配置相应的传统文化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自己的高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现阶段初中语文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跟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客观面对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我们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去克服和改进。创新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依据教材内容,有效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布置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学习。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教学氛围下,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殷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教学研究,2016(01):47-49

[2]胡军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