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及实践研究
2020-10-20石玉利
石玉利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发挥语文教育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逐渐开始重视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学,但根据实际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渡解读、单一解读等,这样就失去了多元解读教学的意义。为此,本文就以初中语文为例,简要探讨了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及实践研究,以供相关同仁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经典文本 多元解读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17-01
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着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征,若是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开展必要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多元角度去解读经典文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经典文本与多元解读概述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小说、散文、诗歌以及语言等都属于常读常新的传统篇目,这些就被称之为经典文本,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所保留下来的重要教育资源,具有权威性与典型性的特点。
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指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去阅读文本,在不断阅读中去获得新的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情感、性格等,即便是同年龄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本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本文所说的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角度,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涵的多元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此达到语文教育的育人价值。然而,目前在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中,存在着单一解读、过度解读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解读方式单一、缺少互动对话、脱离文本与学生实际等,使得文本解读出现偏差,使得学生无法有效把握文本的内涵,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进而限制了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提高。
二、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的实施策略
1.针对单一解读现象,应提倡思路多向解读
多元化是文本解读的根本思想,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文本的解读。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接受方式有很多种,所以我们解读文本后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与读者的思想意识有着极大关系,会在其思想进步中逐渐被完善。就以《背影》为例,我们解读文章中“唯美”的人生态度时,可以从忏悔、死亡、回忆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回忆角度进行解读。本文属于一篇散文,是作者在长期生活中所获得的一些感悟。作者曾经谈到过写这篇文章的缘由,主要是因为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使朱自清暗自感伤,想起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就决定记下来。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在心扉上所刻画的东西与实际事件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两者相似,但并不是一个东西。《背影》中关于情感的体现是隐藏于当下与过去两种时空下的时间跨度。
其次,以忏悔角度进行解读。在《背影》中我们可以发现朱自清基本没有写到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对父亲是如何思念的,而是在讲述自己的悔恨,产生这种醒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在八年后接到了父亲的来信,使其心目中的“悔恨”之情被彻底激活。
最后,从死亡角度进行解读。在作者父亲来信中提到了“大去”,这是主要是用于描述生命终结。关于“死亡”这一话题,在中国文学中被阐述很多,并多数都是以时间来表现,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但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借此表达了一种悲伤之情。
2.针对过度解读现象,应提倡把握解读界限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在每一个时代中让读者从中获得独特的體验,形成异于他人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并不是源自信马由缰的解读,而是基于作者意愿的前提下,与广大社会背景联系所获得的。所以,在进行多元化解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出现过度解读或误读的情况。例如,在《背影》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就可能会把作品中父亲的形象看作一个违法乱纪的人,这显然是不对的,是对“伟大的父亲”这一形象的诋毁,究其原因是在解读中脱离了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未能深刻体会其情感意蕴。
为此,在进行多元解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以“父爱”为导入索设置一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重点介绍一些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其中的情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使其产生了多元看法,也将这些看法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与界限内,保证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引导的方式,合理把握解读界限,以此来促使学生完成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多元解读教学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他们的多元解读能力。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还要重视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地提高,培养学生更多的优秀品质,促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
[ 参 考 文 献 ]
[1]魏明驹.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及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7(12):42-42.
[2]周博,许采娟,栾力娜等.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447(01):145-146.
[3]高建兰.浅析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对文本多元解读的思考[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