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0-20孙立群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5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

孙立群

摘要:情境,即情景、境地。创设情境,是为了某一目的创设相应的情景,把目的内容落实到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利用或创造一定的资源,呈现相应的在一定教学环境中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或触发学生展示、表达的欲望,引起学生共鸣,变书本知识素养为个人人格修养而进行的教学。下面是我关于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情景教学;选材要点;创设办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将更加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先进,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带来了一剂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教学课堂的活力,助力了初中阶段教学工作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情境教学的理念渗透到教学课堂当中,从而不断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施教。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把学情与教材内容相融合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识特点、学年度特点、学期特点,性格特点、性别特点、城乡特点等等,要掌握分寸、把握特点,张驰有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具体的情境创设过程。

二、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注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么是以故事、寓言的形式讲述,要么是以视频、画面的形式呈现,要么是以对话、述说的方式体现,要么是以名言、警句、格言的方式罗列等等,即创设的情境留给学生的是视觉上、听觉上的感受即感性认识,对此,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目标,有针对性地加以启迪、引领、点拨,最后抽象、提升成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即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水准,同时让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其实质是一个理性认识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选材注意的问题

1、选材内容要新颖。《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要求——时效性。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创设情境,其内容应尽量的选取具有代表性、颇具感染力,且具有明显当代特征的材料,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感同身受,尽量选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感觉到的、能理解得透的素材,能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的素材,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选材内容要典型。在众多的素材中,要有区别地选取有特色、有代表性、带有典型性的素材,要懂得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有时需选取带有普遍性、共性、一般性的素材,以论证共同的观点,或充分说明某一个道理;有时需选取带有特殊性、具有鲜明个性的素材,以论证其特殊性的存在,或個案的可能出现。

3、选材画面清晰、震撼。在创设情境时,如果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其画面一定要清晰,音乐要动听,以增强其吸引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在选材时,需要对课本内部画面及选材要有相当的震撼力,具有代表性,能足以触及到学生心灵,洗礼灵魂,刻骨铭心。

4、选材内容的情境导向性明确。创设的情境,要针对教学内容目标,选取导向目标明确的素材。有些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方面解析,如果选取的素材目标不明确,难免顾此失彼,找不到重点,容易让学生想象不到,甚至迷惑不解,如此一来,创设情境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乃至失败,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筛选的素材力求目标明确,导向性明显,以实现情境教学效果最大化。

总之,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住“度”,掌握火候,因势利导;要把握住特点,因材施教;要做到情境素材的导向性明确,让创设的情境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要把感性的素材抽象成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理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新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的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

[2]张钰婷.关于生活化情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8(15)

[3]胡鑫.道德与法治创设教学情境案例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6).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探索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