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在聋哑学校的设计应用研究

2020-10-20史尚冉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色彩设计以人为本

史尚冉

摘 要:视觉是聋哑儿童与世界交流的纽带,而有关色彩在聋哑构筑空间的设计应用的研究却很少。文章从艺术角度切入,借由颜色的灵动性,讨论色彩在聋哑学校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阐述色彩设计对聋哑儿童的影响,总结其在构建聋哑学校空间中的积极作用,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相对缺陷的人生中最大限度拥有没有缺憾的精神世界。

關键词:聋哑学校;色彩设计;残障儿童心理;以人为本

色彩刺激情感的产生,能传递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意。不同人群对于色彩设计的机体反应并不相同,聋哑儿童出于身体缺陷,对事物的接受度略有偏差,所以基于聋哑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建造出有艺术价值的彩色空间,经由视觉体验引导其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聋哑学校本身形式及空间的组合方式就是特殊的,功能性空间的形态特征也大不相同,因此色彩设计更要发挥自身灵动性,将空间、色彩、受众聚合化一,形成完整的系统,最大化诠释自身作用,承担起聋哑学校设计方案中的重要角色。

一、色彩对聋哑儿童行为的影响

(一)聋哑儿童的感知及需求分析

1.马斯洛需求概念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又名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与动机的重要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由于聋哑儿童生理功能的欠缺,色彩结合马氏需求层次论探讨研究则能有效弱化语言障碍,提升精神满足感,使其拥有健全生活和正常社会关系。

2.聋哑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分析

聋哑症是在婴幼时期因为各种原因严重损害听力而失去语言学习能力,或对已学会的一些语言在发生严重耳聋后不能发展和巩固而致哑,但思维和注意力程度仍旧正常。

调查显示听觉障碍儿童缺少自我控制力,易怒,自卑,极度缺乏安全感,抗挫能力差,所以聋哑学校的色彩设计在满足基本教学及生活要求外应重视聋哑儿童心理感受,降低负面情感。

3.聋哑儿童的感知能力分析

感觉与知觉称为感知,齐力使大脑生成图像,最后形成认知。研究发现儿童成长为四阶段:降生至2周岁为感知阶段;2~7周岁日渐对感知反馈;7~11周岁直接反馈;12~15周岁有判断力。因此,对于在聋哑学校的孩子来说,环境对感知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发展能力是全部认知能力中居于首位的,而聋哑儿童存在大大不足,尤其在社交、运动等方面。

4.聋哑儿童的需求分析

由马斯洛的需求论可知,聋哑学校的设计应先满足聋哑儿童生理需求,即餐厅、寝室和服务装置的便捷实用性。然后是特殊性需求,如康复训练室、辅助教学室等。应利用色彩刺激有效唤醒聋哑儿童对环境的感知力,激发积极情绪,减少自卑情绪。

5.感知行为主导的色彩审美方式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对感观的感受”,集合了多种感官对于信息的接受反馈,由视觉主宰的审美意识较大部分取决于色彩。基于此,聋哑学校的色彩设计应多创造审美点,既体现色彩设计者的专业理念,又有人文情怀。聋哑儿童们已经身处无声的世界,我们更不应该剥夺他们享受多彩世界的权利。

(二)色彩的适应性

1.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实则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色彩本身无实际意义,是社会和人文主观对其进行定义,进而使得色彩同情绪、认知关联,最终复以色彩为出口进行情感输出。在空间内,人们对于色彩的心理反应则普遍来源于空间的色彩构筑上。

2.色彩心理与聋哑儿童的联系

儿童的世界是纯真多彩的,对于聋哑儿童,颜色更是重要的感官体验,因此色彩的作用对于聋哑儿童的后天发育是极为直观的。

研究表明3~4岁儿童可识别色彩,5岁后可鉴别颜色种类,区分相近色。由此可见,在整个聋哑学校的设计方案中正确采用配色设计,则会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活动空间。

二、色彩在聋哑学校设计中的应用

(一)室内空间色彩设计

聋哑学校作为特殊空间,必须使色彩的倾向性与空间特殊性高度一致,以求减少负面问题。须将人、空间、色彩聚合划一,使空间功能需求得到实现的同时使心理得到满足。

1.室内空间界面的色彩设计

据聋哑儿童心理特质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色彩安排具实际意义,可以经由对心理的影响差异,进行心理矫正。

地铺是室内空间中占比较大的部分,以温和略浅的颜色为佳,在营造柔和氛围的同时给予放松的体验,可借由装饰性图案提升娱乐度。

聋哑儿童的视觉格外敏感,因此室内光线的自然性尤为重要,顶棚应加大自然光的采光度,也降低了人工照明的能源浪费。应选择较为活泼的色彩或适当运用隔栅吊顶。

在儿童的视平线范围内可见面积最为广阔的是墙体,既要突出趣味性又要区分空间功能性,色彩尽可能明快、清爽。门窗应与整体色彩一致,可将其改造为趣味性外形或粉刷孩子钟意的图案等。

公共教学空间内应大幅度降低色彩的纯度,主色择用适中的高明度色彩,适当运用高饱和度、高纯度颜色辅助主色,如绿色、橙色等。类似于管理、接待等辅助空间则应选择相对淡雅的浅色,给人以平和的感官体验。

2.家具设施的色彩设计

家具既要保障安全又要材料环保,杜绝锋利边角。色彩要与空间界面协调,避免颜色杂乱导致产生烦躁心理,而且不同功能区的色彩要有变化。游戏区热烈饱满,例如橙色、粉色,以提升兴奋度;公共空间相对缓和,例如白色、原木色;而卫生区域则无须较多色彩倾向,以灰、白为主即可。

3.陈设的色彩设计

陈设依附于空间功能需求,例如:活动区可将窗帘、围栏等定为黄色,在避免颜色花哨的同时提高儿童兴奋度;蓝色发光二极管有安眠作用,可用于寝室;作为最有生命力的颜色,绿色可合理安置在任意空间。在后期可能出现在环境内的色彩也应被提前考虑,如色彩鲜艳的玩具为了不过多牵扯注意力应置于蓝绿或浅原木色柜中。

(二)聋哑学校空间色彩的设计方法

2~7岁的儿童可对色彩做出反应,因此丰富的色彩亦可启发聋哑儿童的EQ、IQ及其他能力,但兒童集中力的时间较于成人短得多,更易疲劳,所以聋哑学校空间所运用的主色、辅色、调和色是色彩设计方案中的重点。主色大面积运用,细节处点缀变化,是聋哑学校色彩设计中应运用的方法之一。

教学空间等以暖色调为基准,选用鲜艳些的陈设。而相对的,楼梯等交通空间、非正式活动区域,择色要简单,以唤起警觉提高安全性为主。

(三)建立适合聋哑儿童心理的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是值得任何一位设计师深思的问题,尤其对于聋哑儿童来说更为重要,所以在方案设计中相关从业者既要开辟出合理的空间尺度还要不失趣味,并且尽可能减少聋哑儿童的心理不适感。

三、色彩在聋哑学校空间中的构建意义

于教育宗旨而言,激发潜力,引导孩子自主生活学习是永远不变的要务。设计师在调动色彩感觉将多重思维进行主观折叠聚合与删减后重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色彩语言的内涵,才能够创造出适于聋哑儿童的生活环境。优秀的聋哑学校空间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应摒弃传统的“灰白蓝大房子,三原色小凳子”,应有其主导色彩,穿插体现学校的职能,通过色彩设计使得设计语言多样化、空间内容丰富化,从而增强聋哑儿童对空间界面的认知度,使功能空间愈加人性化。设计师们在专注于色彩设计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材质、光线等周边内容,细节之处更显人文情怀,而聋哑儿童们生活在精心设计过的色彩环境中可以产生愉悦的积极情绪,就是设计师们最大的心愿。

参考文献:

[1]陈小青.色彩构成与设计[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

[2]野村欢.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的建筑安全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马良诚,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70.

[4]黄紫艺,杨柳青.浅析环境色彩设计在儿童活动区的应用[M].郑州:河南林业科技出版社,2010.

[5]方向苹.儿童性格色彩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6]桑东升.残疾儿童学校建筑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2002(4).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色彩设计以人为本
动画造型中的色彩作用
色彩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职院多媒体色彩设计理念与课程改革研究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