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2020-10-20林赐应
林赐应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理念,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同时,结合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势,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的地位和重要性突出。从教材中占据的比例来看,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是相辅相成的,它可以深化单元训练的目标任务,可对整个单元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延伸。同时,学生可以在略读文中学会自主阅读,为学生的自读自悟奠定基础。但是,大部分老师一接触到略读课文,教学思路难免会比较迷茫,容易出现混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两者关系的现象,教学主线也难以把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略读课文可以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1.关注单元导读,目标求简明
我们不难发现人教版的教材编排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通常是是分成单元组的,而且每一个单元,有清晰明确的教学训练重点和教学主题,教材编排者会在每组课文前安排好单元导读。单元导读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一针见血总起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重点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因此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单元导读的作用,从导读中找到到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切入口。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本单元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领略大自然的风姿,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
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去理解这则导语:一是我们从导语中可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亲近大自然。二是可以概括出本单元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是用心感受和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本单元《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这两篇略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将把精读课文中学习的阅读方法运用起来,深刻了解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技巧,表达独特情感的手法,利用这些阅读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略读教学。
2.聚焦自学提示,过程求简要
在学习略读课文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先从略读课文的“提示语”开始。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提示语”,它既体现了编写教材的目的,同时提示了精略课文的区别所在。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体现了略读课文需要掌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所以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运用提示语。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有一篇略读课文《黄继光》,课文前面有一段自学提示:
“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读一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从这段导语我们可以挖掘出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可以从中发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注重人物品格特点;既体现了略读课文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学习方法,也概括了本课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英雄气概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将自学提示应用其中,对课文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取舍得当,做到设计要求精简,学生感悟要求饱满。
3.鼓励自主读,引导学法迁移
引导学生迁移学法,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学法迁移的大概步骤可以是:(一)在新授课之前,由本单元主题入手,结合阅读提示,概括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二)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联系上下文以及利用工具书预习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三)讲授新课时,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在文中找出答案,利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四)赏析文中精彩片段和关键语段;(五)对课文的学习进行总结延伸,举一反三,鼓励将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的独立阅读中。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一篇略读课文《母鸡》,本文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学法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自主研读第四段到第八段的内容,把在精读课文《猫》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本课中,在方法上直接迁移。《母鸡》和《猫》都出自老舍笔下,在写法上和语言表法上存在异同,学法迁移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精略课文的关系是难舍难分的,精读课文为略读课文提供了基础,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的拓展应用,而学法迁移作为学生要掌握的自学能力,则是处理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非常好的方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学法迁移的引导。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不断探索适合略读课文教学的好方法,使略读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