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0王良

数码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策略

王良

摘要:如今,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教学观念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在逐步发展。其中,思维导图在小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流行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已证明显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时间很短,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来教授小学生语文阅读,需要汉语教师进行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233-02

1 在小學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所谓思维导图,也被称作是脑图或者心智图,是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将人的发散性思维以图形的形式更直观地表达出来,可以由一个点出发,引出更多条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教学效用,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体现:

第一点,教师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仅是依照自身的主观意识为学生讲解课文,属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则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不断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感受与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仅是点拨与引导。将思维导图教学应用在日常的语文阅读过程中,能充分地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知识学习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认知,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点,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课文教师仅是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与讲解,此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十分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够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于阅读课堂中,将课文涉及的所有知识内容完全呈现于一篇图画中,合理运用多种符号与颜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充分地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2 如何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2.1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对于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材来说,已经开始出现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章,但该阶段学生的基础阅读以及分析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很难长时间保持心静的状态去完成阅读任务。鉴于此,通过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文章脉络梳理得更加清晰,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首先将本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有助于降低阅读以及理解的难度。首先,本篇文章主要包括“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以及“负荆请罪”三个大分支,接下来即可由这三个分支中逐渐延伸每个分支的具体故事,例如在“完璧归赵”中还需补充蔺相如聪明机智,保护和氏璧,最终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获得了赵王的赏识;在“渑池会见”中,需要补充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又凭借其聪明才智护送赵王安然无恙地回城;在“负荆请罪”中还要补充廉颇自渑池会见后即对蔺相如满怀妒忌之心,多次挑战,蔺相如皆避而不见,廉颇最后知晓原因后,主动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自此之后二人便齐心协力一同保卫赵国。如此即可将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梳理得更加简单易懂,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

2.2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思维导图来说,其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能够以从中心向外辐射延伸的方式将知识点逐渐构建成一个知识框架,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将知识脉络展现出来,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拓展以及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创作思维导图,充分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为大家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创新与想象的空间。当学生将自身设计出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为小学阅读教学营造充分探究、创新以及自主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不断发展个性化思维。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把学生们置于一定的阅读语境和提问氛围中,让学生们从浅层次阅读逐渐进入深层次阅读,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知识感悟,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3通过思维导图加深对文章的解读。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主旨与情感教学,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深入理解文章。鉴于此,很多语文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们的学习理解能力,往往忽略掉了主旨教学以及情感教学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导致无法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化理解,通过思维导图将原本较难理解的课文中心主旨以图像这种简单且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及阅读能力。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属于回忆式的记叙文,将作者不同时期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分节的形式进行叙述,这时教师可以事先将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制成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该“回忆录”主要以五个分支展开,即“回忆”“被捕之前”“被捕的过程”“被审时”以及“遇害之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每个分支具体展开分析,对各个阶段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解读。通过此种方式,学生更易理解文章的核心主旨,有效提升理解及阅读能力。

3 结语

总之,小学教育者可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他们的阅读指导中,思维导图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并有效地整合了整个课程资源,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创建知识的全景图,这将增加学生对本文的整体理解。今天的思维导图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希望和新氛围,有效提高了阅读指导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雪雯2017《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中的教学策略应用分析》,《课程教育研究》第26期。

[2]刘昌云2018《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谈》,《语文课内外》第31期。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