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2020-10-20覃明友
覃明友
摘要:伴随新课改理论的提出,小学语文教育正向着多结构化、多方法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阐述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178-01
前言: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能够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高效课堂也强调对知识范围的高效理解,它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从而扩展知识面积。
新课改的实行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学生,这时需要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引教学方向,新课改将教学课程的六大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进行强调,它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传统教学观念
1.1囿于教材的教学理念。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传统教学模式为中国输送了一大批青年人才,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在当今这个自由思想极为开放的社会小学语文教学依旧囿于课本知识进行讲授,很难适应学生们的需求。教材是教学开展宗旨和纲要,但是过于依赖教材、将内容限定为教材是不明智之举[1]。从课堂效果就能看出,没有学生喜欢对着教材读的课堂,更多的学生喜欢老师以聊天的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知识讲述的课堂。只有学生感兴趣,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1.2应试教学理念。应试教学是当下每一位老师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老师们都知道过度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但是当下的社会环境就要求学生拿出更高的成绩,而这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应试技巧,比如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英语不会都选C等等。老师需要不断在应试教育与个性教育之间徘徊,而新课改理论的提出为囿于课本的应试教育提出了解决办法,它着力从知识的讲述入手,让学生在深度理解知识点的前提下进行成绩考察,不再过于依赖应试技巧,老师的教学也可以更加生动,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 适应于新课改标准的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2.1转变课堂功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往往都是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在进行教学时严格遵守课本章节,课本写什么,老师就讲什么。这种教学方式固定了老师对学生的讲授内容,无法发挥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而新课改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转变课堂功能,它不再强调固定死板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让学生去追求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具体的实行方法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课程[2]。比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春天来了》的课程讲述前,可以以提问方式提问学生:“描述一下你想象的春天。”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讨论,进而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转变课堂完全由老师讲授的格局。
2.2改革课程内容。新课改前提下,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也已经有了好几次改动,总体来说是课本规定教学内容变少了,但教学内容规划也更合理了。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只是课本需要变动,老师的教学风格也需要有很大的转变。改革课程内容,删去“繁、难、偏、旧”的知识,同时意味着将更多的时间交给老师“自我发挥”,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兴趣变化,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素养。而这一方面往往是通过教课内容体现的:老师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不应该一带而过,而应该带领学生仔细研读曹冲的精神,将遇事先思考的精神传达给学生,从而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2.3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乡村,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提及语文一些学生的观点是语文是一门背诵的科目。语文需要背诵,但只依靠背诵的语文不是语文。语文是一种文化,它是有其精神内涵,在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语文”的重量远不是“背诵”两字所能承载的。而造成学生这种错误想法的根源,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而后者又依赖于前者,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时,不应该强调背诵过程,而是加强在背诵前对学生为什么要背诵、背诵文章的内涵是什么作出解释[3]。从而学生在自学时,不会对语文这一门课程产生误解。比如由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一文,在让学生背诵之前要先对其内涵进行解释,并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明白背诵不是因为教学任务,而是因为这是一篇好文章。
2.4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在新课改中提出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強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笔者看来这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因材施教、因地施教。顾名思义,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因地施教则是需要结合本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家乡特色。像在黑龙江省对于《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肯定有独到的见解,因为小兴安岭就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包括《蜜蜂》、《小虾》、《肥皂泡》等等,都可以结合当地特色、身边条件展开语文教学。结合本地资源进行课程教育,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条件下的创新。
结语:归根结底,小学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友玺,张少强.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中国农村教育,2019(06).
[2] 杨晓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4).
[3] 张红艳.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思想与方法”运用地现实思考[J]. 亚太教育,2016(17): 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