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小组的建设与运行路径

2020-10-20张莉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

张莉

[摘要] 以班级育人的视角,从研学小组的建设策略、研学小组的运行保障及研学小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阐述研学小组在班级中的运行路径,通过实践探究研学小组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实效。

[关键词] 研学小组;小组建设;小组运行

在研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学校提出将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学习形式,让“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成为我校课堂的一种风景。为了深入贯彻学校研学课堂宗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级中将采用“研学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研学小组模式,引进健康的小组竞争机制,更好地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学小组的建设策略

研学小组是研学课堂得以顺利开展的学习平台,创建合理的研学小组及管理机制是推进研学课堂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1.分组围坐

创建研学小组时首先基于学生自愿,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能力、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进行合理搭配,构成学习小组。

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两个类别,如内敛与外放、沉稳与活跃、木讷与善言、拙朴与精干等;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再次,考虑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分为强与弱两个类型;最后,进行综合分析搭配,以达到各研学小组人数、能力等基本一致的目的。分好小组后,采取长方形围坐的形式,合理安排小组座位(如图1),保证小组集中就座,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能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同时,为了让各个小组之间更加均衡,班主任还需及时关注各小组成员的发展状况,定时调整研学小组人员及围坐形式。

2.职责定位

为了更好地关注每个研学小组,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发展,教师将在小组建立初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做到人人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如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也将采取定期轮换主发言人等措施。

笔者在每个研学小组中设置了两条主线(如图2),由教师到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分层的网络管理体系。一是每个小组设立一名行政小组长,主要是协助班长与班主任对本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管,负责本小组课堂纪律管理、课外活动、常规工作的组织管理等。二是设立若干学科小组长,学科小组长与课代表和任课老师对接,负责本学科课堂上本小组成员的学习组织和表现评价等。

3.运行规范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订合理学习规范是研学小组顺利开展的前提与保障。在创建研学小组时,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各小组一起研讨、商定相应的小组运行约定,主要是对研学小组中学生在听、说、坐、行、写、看、评、管等方面进行约束。比如讨论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说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汇报时,中心发言人说完后,若汇报得不完整,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小组回答结束后,要说“我们小组回答完毕”;其他小组汇报时,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并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等。

二、研学小组的运行保障

各研学小组开展必要的自主学习和安排充分的合作学习活动是研学课堂的主体内容,在研学小组学习结构及运行机制下,基本保证在个体认知基础上实现有效的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研讨。

1.目标引领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与方向,研学小组在班主任的指引下从学习、常规、习惯等方面制订班级大目标,然后以班级目标为导向,小组成员共同制订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行相互监督。如本周目标为不迟到小组,下周是上课纪律优秀小组,然后是回答问题积极小组等。从最基本出发,从小事抓起,通过研学小组目标的达成,逐步形成班级整体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2.结对互助

为了提升整个研学小组的能力,每组依据“强弱搭配、内外搭配、主被搭配”的原则设立互学三人组或二人组。每个互学小组内设领学员一名,通常领学员由学习能力比较好或组织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担任,也可轮流担任。领学员的职责就是带领本互学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共同提出问题、互相讨论问题、解答问题、订正与补偿等。

3.活动促进

充分利用活动促进研学小组的运行,如分组自主班会、篮球赛、元旦晚会、春游、秋游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精诚合作,既增进了同学友谊,又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比如,让每个小组轮流承担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和小组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和形式,然后小组负责收集资料、讨论研究、集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4.教师协作

通过教师协作,保障研学小组的运行。积极与学科老师交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途径,如:哪个小组上课积极性比较高,回答问题比较多?哪个小组的课堂纪律有待加强?小组中哪些同学参与性稍弱?小组中哪些同学能力稍欠缺,需要帮助?通过与学科老师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各小组成员的情况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研学小组的评价机制

及时合理地对研学小组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反映研学课堂中各小组学习的状况,还能提高学生参与研学课堂的积极性与学习的自主性,也有利于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

1.学科教师评价

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研学课堂学习的流程和实施情况,参考“教师课堂打分评价标准”(表1)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打分,是研学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与结果呈现。学科课代表进行记录统计,做到科科评、课课评。班主任及时关注学科老师对各小组的评价并了解其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做出相应处理。

2.小组成员评价

为了增加对研学小组评价的多样性,定期开展小组成员对其在研学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的活动,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提出小组其他成员值得学习的优点与需要改进的缺点等。如“石文哲是我们这组的数学小天才,他思维敏捷,也很乐于助人,如果在小组讨论时能够再专心一点就更好了”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及生生间的互评,班主任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状态,同学之间也能在交流中学习,在评价中认知,在反思中进步。

3.班级综合评价

班级综合评价是在以上两种评价基础上对研学小组进行各学科的评价汇总,评价过程中重纪律、重态度、重合作、重进步。此种方式分为周评价和月评价,每周将在班会课上对一周的研学学习进行点评总结,是对研学小组过程性的评价;月评价是每月评选优秀研学小组和先进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的表彰奖励,是一阶段的结果性评价。优秀研学小组及先进个人的照片张贴在班级“英雄榜”文化墙上,并获得“优秀研学小组”流动红旗,同时优秀小组与先进个人还将作为学期学生评先评优、入团等的重要参考,以多种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一种仪式感与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通过长期的班级评价,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力,进一步引领学生迈向更高层次合作与发展的平台。

以学校“研学课堂”为依托,经过本人近两年的实践,研学小组的建设与运行已相对成型,通过研学小组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良性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自信心。总之,研学小组的运行让班级的日常管理根据规范完善,對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班集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研学小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在评价过程中如何考虑学生内化的心理变化,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在后面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将继续将研学小组运用于实践,并不断地将其进行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蔚苒.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管理,2013(3).

[2]邓细媚.“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

[3]黄冬元.小组合作让班级管理柳暗花明[J].中学教学参考,2015(8).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
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建设的策略及应用探究
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