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

2017-03-07

黑河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课堂展示合作学习

[摘要]实践证明:如果学生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育实现了华丽转身,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然而值得强调的是,新课堂切忌为了展示而展示的“伪高效”。一节课,学生展示什么,如何展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定,关键问题是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敢于放手,通过创建小组文化,打造预习特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让学生在身动、心动、神动的展示中,表达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合作学习;预习特色;小组建设;课堂展示

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的背后,涵蓋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学习的激情。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学生的课堂展示更精彩,教师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未雨绸缪”——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1.创建小组文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文化的创建先要从建立健全学习小组开始,教师要分别对小组长和课代表进行展示形式、内容、礼仪的培训,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学生要学会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同时为小组起名,拟定小组宣言,形成一种小组文化和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创建了小组文化,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活动”转向“群体合作”,课堂上学生变自觉了,团结协作意识增强了,并且学会了倾听和礼让。如果说小组文化的建设是为课堂展示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那么评价机制就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内驱力,是一种长效机制。因此,评价制度也应该成为小组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目标完成、交流合作、倾听反馈、质疑问难、纪律规范等方面的表现,分别评选小组组织之星、发言之星、预习之星、激励之星、朗读之星,并以积分的形式每周公布一次,最终参加班级评选,获得前三名的发给徽章。

2.打造预习特色

学生的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的习惯,能增强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效果,表扬预习较好的小组。这样,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自从新课改的春风走进我们的课堂,我就在预习提纲的编拟上下功夫,每上新课之前,至少要花一两节课的时间编拟预习提纲,而且把它抄在黑板上。对于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何把这样的课堂坚持下去?我想到了学生,让小组合作编拟预习提纲。合作编拟预习提纲,既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层次,又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利于形成班级的特色。可见,让小组建设成为一种文化,极力打造课前预习展示、编拟预习提纲这种班级特色,就将展示赋予了更多的形式和更深的内涵,如此,课堂展示更加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和反馈结果几个步骤。

(1)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助解决。

(4)反馈结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二、“峰回路转”——展示的精彩形式

新课堂的精髓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展示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构建展示、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智慧,通过教学策略引发学生质疑追问和补充,直到解决问题。不难想象,如果教师还采用“繁琐分析”“过度挖掘”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精彩就很难出现。所以在学生的展示中,教师要对自己定好位,让展示形式精彩纷呈:

1.综合演绎

在《草船借箭》这节课中,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方式可谓层出不穷,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演绎对课文的理解。

(1)分角色朗读。因为有了课前的指导,学生都能设身处地剖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语气,入境入情读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周瑜的妒忌心,鲁肃的忠厚老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生性多疑等特点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课本剧表演。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将原文改编为课本剧,并做好角色分工,落实好独白旁白,组织好舞台说明,准备好相关道具,他们真正将课文搬到舞台,以表演形式演绎文章内容。

(3)换角度创意。有的小组还创造性地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变换人称,变化视角来演绎和讲述整个故事,如假如来者不是鲁肃,故事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强调从突出人物的心理特性进行换角度创意。教师要指出:创新后的故事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背离文章主题。

基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是综合演绎这种展示形式的一大特色。展示前,学生既要深入研读文本,获取相应的语言信息,又要对文本语言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创造,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其核心都在关注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因此,丰富的演绎展示方式始终挑战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深度,进而带给学生一个高度刺激和有趣的课堂。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造。

2.现场辩论、艺术表演和知识竞赛

这三种展示形式较为生动活泼,教师可根据相关的内容和课型选择运用。如现场辩论可运用于“口语交际”中,艺术表演适用于“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会”,在“复习课”“汇报课”时可采用知识竞赛这种形式…… 经过辩论,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拓展了学生思路。学生全员参与,旁征博引,展示自我,个性得以显现,课堂真的活起来了。多种多样的课堂展示形式,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著名的课改专家梁恕俭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用韩立福教授的话那就是“ 课改要用好课堂的每一秒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的,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相信他们一定会还我们一片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新刚.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04).

[2]米光清.浅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04).

[3]沈玎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04).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课堂展示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