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黔江探索与思考
2020-10-20兰大贤
摘 要:新时代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抉择。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发展方向,更是必然趋势。立足黔江实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健全生态文明机制,努力构建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将推动实现黔江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黔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思考
1、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
近年来,黔江区立足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基础,深学笃用“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纳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正提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社会、文化体制与观念的深层变革,加快推进黔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高标准定位,高起点打造。
1.1抓生态修复,提升全域环境。聚焦“天上”,严格“三控一管”,常态化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加快清洁能源推广转型步伐。聚焦“地下”,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推进全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乡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率达100%。聚焦“水里”,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三级河长体系,43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II类以上标准。
1.2补生态短板,重抓问题整改。实施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绿盾”、“清废”、“宁静”等国、市、区级环保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中央、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稳步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截至2019年9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5类37个突出环境问题,已上报整改完成33个,完成率92%;市环保集中督察24项措施、44个具体问题已完成5项、21个。
1.3立环保机制,立足群众满意。全面实行环境保护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网上行政审批制度。与湖北省利川市、咸丰县和重庆市彭水县、酉阳县签订跨区域(流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框架协议,与酉阳县签订《阿蓬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共同维护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2.1履职尽责不严不实。一是干部思想认识还需再提高,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和谋划环保工作还不够。二是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还需再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尚未转化为有效地环保自觉行为。三是市场主体环保措施还需再硬化,一些市场主体考虑经济效益、成本投资较多,思考环境保护、落实环保措施较少。四是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还需再落实。
2.2环境治理能力不足。一是环境监测应对能力不足。一些涉及重大民生和前瞻性的问题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水生生物、生态和土壤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对能力不足。二是乡镇环保监管能力不强。乡镇“乡建环保办”人少事多工作面杂,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为兼职人员。三是垃圾污水收集治理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不够完善,加之村民环境意识差,致使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仍有发生。
2.3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工业固废填埋场、冯家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城区污水管网还未全覆盖。二是专项环境规划仍有缺失。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涉及环境保护的较少,城乡环保工程项目设施布局不合理。三是环保资金投入仍有差距。虽然出台了《黔江区环境保护投入制度》,但投入有限,难以统筹兼顾。
2.4生态环境监管薄弱。一是新的环境风险逐年增加。随着城市扩张,企业的安全空间被压缩,城区石油化工企业储存安全距离、防火间距及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环境敏感点逐年增加。二是部分企业环境信访较多。工业硅、非煤矿山等传统产业信访问题时有发生,比如黔永硅业、武陵硅业因倒炉时烟气排放而导致环保投诉等问题。三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度大。黔江区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布局不规范,有的养殖业主治污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3.1健全组织体系,压实生态责任。一是要压实环保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体系,严格压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尤其是企业主体责任。二是要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传导、落实,尤其要在宣传教育、意识提升等“软指标”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要进一步倡导绿色发展方式,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大服务指导和检查执法力度,持续加快清洁能源推广转型步伐,促使企业严守环保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底线意识、紅线意识,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3.2开展排查整治,保障生态安全。一是要摸清问题底数。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结合各类国市区专项督察,中央、市环保督察问题反馈情况,定期开展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大清查和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实行台账式管理。二是要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市环保集中督察、国市专项行动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固提高整改成果。三是要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定期编制或修订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应急预案,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控,及时有效控制、处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3.3健全投入机制,夯实建设基础。一是要加强环保项目建设储备。强化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建设储备,全力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积极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重点投向环保基础设施短板、黔江河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4推进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水平。一是要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坚持“谁污染谁治理”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严格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前端管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赔偿机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42
[2] 豆学兰.新中国成立7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J].甘肃农业.2020(03)
[3] 刘宗超.生态文明:中国的系统创新[J].中国生态文明.2020(02)
[4] 刘宏韬,赵美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透视[J].老区建设.2019(10)
作者简介:兰大贤,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校刊专职总编、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及基层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