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研究

2020-10-20王召

西部论丛 2020年7期
关键词:守门人继续教育

王召

摘 要: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顶梁柱,能够有效的解决社区居民基础医疗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基本都存在基层全科医师人数少,学历低、技术水平低、业务素质不高,此外,基层医疗设备不完善,全科培训基地制度不健全,全科师资队伍欠缺,全科医师职业发展缺乏吸引力,这些都遏制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壮大。要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水平,将医学从单纯生物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模式,就需要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队伍人员建设,保证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及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科医师;守门人;继续教育

全科医师作为医学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承担着基层机构常见疾病基础诊疗和转诊、轻症患者康复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档案管理、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等一体化服务,常常被誉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并且一名具有較强全科能力的全科医师能有效诊疗社区人群中的80%~90%的常见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常见健康问题,能有效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因“小病”被浪费。因此,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及建设高素质全科医学高素质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累计培养的全科医师数量已经有了较大改善,截至2017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已达25.3万人,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师1.8人,5年内全科医师总人数增长了1倍[1]。2018年随着我国对全科医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我国全科医师增长至今约有30万人,平均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师数量3.5人[2]。虽然我国开始逐步集中资源对全科医师进一步培养,使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才刚刚起步,在追求全科医师人数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医疗服务质量的水平,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需求[3]。

终身学习是每位医师毕业后获取医学知识的必经之路,一名医生在医学院校所学知识只能解决毕业后10%的问题,其余90%需要依靠继续教育获取,因此继续教育是医师在医学知识迅猛发展的医疗环境下掌握新知识、提高医疗质量的必经途径[4-6],基层全科医师教育同样如此。随着全科医学概念和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在我国逐步拓展,各地方卫生医疗机构根据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精神,结合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实际情况对全科医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国情及当地特色的培养模型。目前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主要培养方式对全科医师进行培养,并在2014年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5+3”全科医师队伍培养作为人才主体,“3+2”助理全科医师队伍作为人才补充的培养方式。

虽然我国在全科医师队伍培养上采取了许多方案,包括2018年国家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师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的激励办法,从全科医师培养制度的建立到全科医师住院规范化培训再到未来从业规划均给予大量的制度倾斜,但依旧存在限制着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基层全科医师发展存在问题

1.全科医师的全科知识差距较大,医学资源不均匀。国内目前的绝大多数全科医师都是通过转岗培训而来,或者返聘退休专科医师到基层进行全科工作,缺乏系统性的全科理论学习,导致基层全科医师全科概念欠缺等问题普遍存在,固化的专科医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思维的发展,拥有较强的专科诊疗能力却缺乏社区人群健康诊疗方式。并且医疗卫生资源的地域性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地区基层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高于农村地区。因此,基层全科医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变得特别重要,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医学专业背景和不同职称的全科医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均有差别,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类别地或者系统地从不同角度培养基层全科医师。

2.优质全科教师资源人才匮乏,基层全科医师队伍培养艰难。目前国内全科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具备高素养的全科医学教师。据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理论课程大多由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教师组成,而临床实践课程则多是由三甲医院的专科医师进行教授,尽管临床实践带教师资的学历、专业水平都比较高且带教经验丰富,但是对全科医学概念的缺乏系统的了解,难以摆脱专科治“疾病”的临床思维,对社区常见疾病的规范化“人群防治”没有足够的概念,且缺乏全科医学技术技能的带教经验[7],降低全科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专科临床医师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及服务形式均了解甚少,较难完成培养基层所需全科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3.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尚底子差,缺乏全科医学体系支柱。目前国内大多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都设立在综合医院,拥有良好的基础设备及管理措施,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方面欠缺实践基础,专科发展经验难以套用于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有的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依托于老年科室、急诊等科室,并且以规范化培训进行专科系统轮转完成全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而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未经过系统的全科知识技能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及技能[8],难以独担教学重任,导致全科培训基地缺乏实际上的全科学科建设理念,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效果效能低下。

4.社会地位低及职业认同感不强。由于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多由乡镇卫生院等的医师进行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医学培训,容易让居民产生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是“低水平”医师的观念,导致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亦将高级综合医院作为就业起步点,选择“含金量”较高的学科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使全科医学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9]。与高级综合医院医师相比,社区居民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信任度较低,而且全科医师岗位工作职责较为繁琐,除去基础医疗外还要负责大量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职称晋升,加之收入待遇与社会地位较低,导致基层全科医师对自我职业认同感不强[8],难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基层全科医师工作以补足全科医师队伍资源。

二、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展望

1.改革全科医师培养机制,提升其队伍素质能力水平。国内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全科医师人数不足、全科素养不高、队伍结构不优、缺乏完整的培养体系等情况。为此,根据国家政策情况、结合实际地区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学学科,完善全科医师人才培养制度,才能解决基层诊疗的卫生需求。在全科人才的培养上,将医学教育规律应该围绕全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保证医学院校的校内基础医学和人文教育,并且有必要改变以往的全科医学教育,让医学生早期认识全科医学概念及社会目的,嵌入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地位同等重要的意识。同时加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和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远程继续教育更新全科医学诊疗技术与方式,提高全科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实现全科医师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覆盖[10],满足社会居民对高质量全科医师的需求。

2.大力培养全科骨干教师队伍,规范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根据全科医师队伍的培训规划,建设全科学识与经验丰富的全科教师队伍,通过其开展高水平全科教学活动,为基层医疗机构大力输出全科骨干人才,大力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通过全科医学教师队伍纳入标准的完善,制定适合全科医学教学方法及学术发展上的教师资源培训及考核标准[11]。强化基层全科医师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其授课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对学员的教学管理保证其人性化操作,杜绝刻板的陈旧教学观念。所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层面上,在对全科学员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管理[12]。综合性高级医院作为全科规范化培训最优选的基地,拥有着大量的医疗资源和优秀的教师资源,有能力组织一支包含全科医学、专科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队伍,承担全科医师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为基层机构输出全科优秀教师人才。同时全科培训基地优秀队伍应定期下基层机构指导社区全科教师队伍建设及全科医师骨干培养,全科教师队伍及全科医师骨干亦需定期至全科培训基地进修,更新全科理论知识及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强化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保障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学教师带教能力、全科医师服务能力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13]。

3.明晰全科岗位职责,拓宽职业发展潜力,提高职业吸引力,完善激励机制。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师除负责基础医疗外,还承担着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的同时,还伴随着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等系列任务,保证社区居民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注重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师的职业发展,拓宽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就业的发展前景,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毕业生或临床医师从事全科医学。一方面在岗位招聘和职称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机会,根据其职业稀缺及服务对象的的特殊性,制定个性化评估方案,与临床专科专业区分开来。同时可以借鉴全科医学发展发达地区或国家的经验,对基层全科医师的工作环境、就业前景、薪酬福利及职称考核评估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进行多方位调整,努力提升基础全科岗位的社区地位,增强全科职业吸引力[14]。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现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渐被重视,但目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机会太少,導致基层全科医师质量不高,因此应优化全科继续教育和加强全科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质量,实现全科医师的自我培养[15]。

参考文献

[1] 迟春花.“健康中国2030”与全科医师队伍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2018,12:76-96.

[2] 余红梅,夏丽,邓辉胜,等.我国全科医师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5):796-797.

[3] 赵静妹,刘岚.砥砺前行,开启全科医学发展新征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0):854-852.

[4] 王健,杨华,赵琦,等.上海全科规范化培训毕业学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33-38.

[5] CUTILLI C C.Develop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contact hour approval through NAON[J].Orthop Nurs,2003,22(4):260-265.

[6] FLETCHER M.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time to prove its worth[J].Prim Care Respir J,2007,16(3):188-190.

[7] 沈水能,陈艳,陈韶华,等.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1):55-57.

[8] 方云芬,高飞,王琴芳,等.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1):31-33.

[9] 马天龙.对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6):519-520.

[10] 武宁,程明秉,闰丽娜,等.中国全科医师培养发展报告(2018)[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0):1135-1142.

[11] 赵轶明,王永晨.全科医学师资标准构建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55-3857.

[12] 王孟仙,尹晓燕,魏红璐.重庆市南岸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5):781-783.

[13] 王荣英,贺振银,赵稳稳,等.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5):3144-3147.

[14] 许刚柱,李亚军,赵航,等我国全科医师培养的现状、问题及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177-179.

[15] 张琪峰,黄凯,刘建琼,等.浙江省全科医师队伍流动及原因调查[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2):172-174.

猜你喜欢

守门人继续教育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梦的守门人
A Greedy Story
天堂
千万不可小看书生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