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2020-10-20石佳璇
石佳璇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许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来。对教师而言,创建安全、有序和关怀的教室环境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效果才能有所显现,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为原点,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重点提出提高中小学课堂管理效率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课堂教学
一、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现如今的中小学课堂中,更多的对知识的解释以及讲解,除此之外还附加课堂的一些提问。在当前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更多的重点放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现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都是相当紧凑的,这会让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样也把一部分压力转移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身上。学校和社会一直在大力倡导要给学生减压、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以及更看重素质教育的培养等教育改革思想。历经多次教育改革,尽管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想要达到教育改革的目标并不容易,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知识型人才为主,并没有实现创新型人才的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和教学水平的需要。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这些问题的最终改变,主要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来实现。
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一如既往地偏重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我国由于课堂教学是以考试为导向,而考试又以掌握知识作为考核依据,这就造成了中小学的教育重心还停滞在科学知识的表面掌握。通过多年我国对中小学的课堂管理改革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体制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通过几十年来不断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和地位问题始终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非常有限的,其中有一些传统想法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是“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形式。因此,基于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有些老师过于古板,一味强调听老师的话才是好学生,对民主、平等和自由选择了漠视。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核心目标仍然停留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没有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使得学生缺乏创造性,以及限制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及时沟通和良好互动,所以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变化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环节。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缺乏主动性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愿意去主动学习和领悟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于被教师“灌输”,对老师口中的重点过分依赖,对这种教学状态更加习惯听之任之,在心里认定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根本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很多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灵活运用。很多知识点也没有真正的掌握和领悟,考试中换种方式提问就不会作答。此外,课堂上容易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别人对问题怎么看我就怎么看,别人怎么回答我就怎么理解,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老师总是会要求成绩良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如何我无法回答老师想听到的答案,所以让他们回答。这样一来,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提问当中,那么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热情的影响和调动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表明,这些学生记笔记的时候,和其他人一样认真,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当交流发言的时候,他们常常在被动的状态下回应以及思考。
2.上课时容易走神
据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会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差异。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上课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可以持续在20~25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可持续在30分钟左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很容易表现出精神紧张以及负面的情绪,甚至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较为极端的行为。由于容易受到新的和不同环境刺激的吸引,年龄偏小的中小学生一般自制力偏差,很容易被外面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例如色彩鲜明的东西、课外小说、玩具等等。除此之外,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时不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分心”。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神经类型更容易受到注意力的影响。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程式化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是运用教学参考书目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即每节课都会有固定的程序,如先重温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多次提问,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根据上课的内容布置課后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很容易出现模式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掌握的情况,对于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有些知识与前面联系不是很大的就不要强加复习。原本学生经过预习应该对这节课充满期待,甚至已经带着预习时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向老师提出,可是老师却按部就班地讲解自己准备好的知识点,原本应该很精彩的课却让学生觉得乏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不出来,学生心里也会产生焦虑,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就会失去兴趣。
2.过分强调分数量化管理
过分地强调分数,忽视学生人文精神世界的成长。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淡化量化管理、淡化考试、淡化分数,但分数在许多学校仍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教师的奖惩是与班级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其班级在期末考试、统一考试、入学考试中的成绩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成绩好坏是教师绩效多少的衡量标准,所以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把重心放在量化管理上可能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但过度的强调分数量化,不关心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的心态、情绪、价值观等精神世界很容易使学生走向歧途,也让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处于缺失的状态,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想要放弃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引导和关注。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转变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主要是以人的主动性、自律性的发展,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起点和归宿的管理,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一个生活、生存环境,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情感生活、情感体验、课堂制度性因素等个体因素,学生的情感生活与课堂制度因素之间产生融合,把学生的情感力量充分发挥,让两方面因素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与平衡,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课堂组织的要求,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它的核心概念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意识,使生活的意义与管理程序、制度、规范、纪律相结合,形成一种快乐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形成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学生生命体验。课堂管理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制定许多不同的管理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发展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机会,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中去,并在充满情感体验的管理过程中支持管理,使管理是他们能够自由发展的“翅膀”,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好朋友”和“支撑”。
(二)完善教师课堂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
倾听很多时候是教师了解学生状况的重要环节,所以倾听对于老师很重要。教师的耐心倾听会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和关爱。眼神的交流也很重要,会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讲述出来,让教师更容易地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咨询实践表明,简单地要求学员说出他或她对生活挫折的内心感受,可以治愈他或她的精神痛苦。因此,每位老师都应该掌握倾听的核心要领,让自己和学生的交流畅通无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引导,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今,还有很有老师存在不愿意倾听学生讲话的现象,总是打压学生,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以生为本,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管理机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仅扮演组织者、引导者、推动者和评估者的角色。教师为学生构建各种知识提供背景和条件,使原有的生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受损失。在这种机制的指导下,课堂管理的成功不再是基于课堂能否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再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或教师的管理,而是基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同的是,课堂管理应该成为更加完善和灵活的教学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生根据自己不会的问题像老师及时地提出问题,独立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师将重点从教学转移到辅导,这有利于对每位学生负责,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来制定学习计划,长此以往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新课程提倡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自主管理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改变“从事引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真正的提升和发展” ,同时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从对话“提问者”、学習“指导者”、学业“评价者”转变为知识的“重组者”。
参考文献
[1]郭景扬.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霍俊哲.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与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7(10):13—14.
[5]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张东.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