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
2020-10-20陈雨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也随之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发挥着收集史料、研究本质、传播文化及社会教育等作用。博物馆是通往过去的桥梁,更是迈向未来的阶梯,它带领着人民回顾历史、教育现在、走向未来,而陈列展览就是这座桥梁和阶梯的砖块,确保观众启迪智慧,顺利踏入彼岸。
关键词:博物馆;杨闇公;陈列展览;依托
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是中共四川地区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为响应国家號召,向社会宣扬他敢为人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红色革命文化思想,将杨闇公旧居修缮整理后,进行杨闇公生平事迹展,并向社会公众免费敞开大门,让人们在游览观赏中获得思想熏陶,使杨闇公旧居成为西南地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课堂。
一、陈列展览依托
(一)文化
博物馆是过去记忆的具象化,承担着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而陈列展览就是它的主要阵地。在陈列展览中,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如环境、地位、性格等方面去呈现那些著名历史人物、事件所发生的真实历史,并深入挖掘其隐藏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教育公众的目的。杨闇公生平事迹展按杨闇公成长的历史轨迹为主线,穿插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采用故事性陈列展览,讲述了从叛逆少年到革命烈士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体现了杨闇公“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革命文化精神。这种富有故事性的陈列展览让观众不易产生疲倦感,也让观众与陈列展览间的沟通变得简单,更让观众从中汲取文化历史信息变得方便。
(二)展品
展品是陈列展览的基本要素,通常以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强观众的视觉感官体验,让苍白的文字和空洞的语言变得不再遥远。展品是观众认识博物馆的直接载体,展品的选择直接关系陈列展览主题的表达是否准确、观众是否认可,它的取舍不是单纯以价值的高低来进行评定,而是要依据宣传的主题及周边的场景等因素进行选择。例如将古代兵马俑放入现代高科技馆进行展览,虽然它无比珍贵,但与高科技主题格格不入,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展览效果。好的展品能为陈列展览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反之则戴上一副枷锁,因此要选择准确合理的展品。杨闇公旧居的陈列展览通过大量的绘图及历史照片引导主题,展出历史人物曾经使用过的珍贵物品加以点缀,制作人物浮雕墙突出英雄光辉形象,还原部分重要历史场景加深观众体验。依托这些展品,保持观众热情,留住观众脚步,让观众将自己不知不觉代入人物中,使革命文化传播直达人心。
(三)科技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成长,大量数字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一些本来存于脑海中的场景,通过灯光塑造氛围、影像技术传输画面、音频技术传播声音,将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震撼的心灵体验,极大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杨闇公旧居的陈列展览也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其中,通过动态的视频影像和慷慨激昂的声音,让场景中人物雕塑变得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壮志豪情,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展览效果是传统静态物品展览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博物馆未来陈列展览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文字
展览看板中的文字必须是真实的、有依据的,是向观众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大多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在一张普通图片或展出物品旁,只停留几十秒或者更短,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让观众明白展品的价值与意义,是每一个陈列展览都必须深入思考的事。通过文字才能将一件件展品想要表达的历史发展规律和主题思想,以观众能够明白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观众能够迅速捕捉信息,了解展览的主题思想。杨闇公生平事迹展正是以杨闇公日记等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紧扣红色革命精神的主题,通过准确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不同展览单元串联起来,吸引观众真正进入到展览之中。
(五)讲解
讲解是对陈列展览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它就像黏结剂一样填满整个陈列展览中的缝隙,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讲解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它带给观众亲切感,拉进了观众与陈列展览的距离。面对不同的观众,讲解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观众遇到感兴趣的知识点,还能与讲解员进行进一步的问答,使展览不再是固定的文字和影像,加深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自我思考能力。杨闇公旧居陈列馆常年配备专业讲解员,通过演讲比赛、撰写讲解词、业务知识考试及礼仪培训等方式提高讲解员综合素质能力,使讲解员自身能够准确把握陈列思想,清楚展览内容,并根据观众自身特点,调整讲解方式,丰富讲解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杨闇公并了解其革命精神。
二、结语
博物馆是文化知识教育的载体,而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主要方式,只有依托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展品、多元化的设备、精炼的文字和清晰的讲解,激发大众对陈列展览的关注,才能推动博物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9—150,170.
作者简介:陈雨(1991.07—),男,汉,重庆潼南,文博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