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 角色定位及推进策略研究

2020-10-20王宇红王宇航王斌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职业院校乡村振兴

王宇红 王宇航 王斌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国计民生,“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后,更加深了乡村振兴的诉求。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比较优势,探讨了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策略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乡村振兴;比较优势

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小康社会建成,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国计民生,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之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要求。

一、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比较优势

2004-2019年党中央连续十六年发布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一号文件,2018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而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振兴乡村,教育的内在推动力不容小觑。《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公布: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产业培养毕业生17万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急需人才246万人,现代职业教育支撑着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服务区域发展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无可厚非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对农村人才培养起着促进作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农村生产技术、经营服务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也是新型农民人才队伍的孵化仓,而高质量农村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育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比较优势体现为:一是职业教育培育乡村新动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就办学规模而言,自2019年职业院校将围绕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职业培训。就办学形式而言,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院校办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弊病,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二是职业教育培育农村职业人才。乡村振兴目的在于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建构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职业”性培育必须由职业教育来承担。自从“十三五”以来,国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职业教育发展责任与使命。职业教育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同时,可以配合乡村资源和产业发展需求,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养生等产业,开设特色职业培训等。三是借助职业教育促进农村有效治理。通过职业教育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普及乡村治理知识,深化乡村法制建设水平,为农村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二、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

在乡村振兴中各主体要通过回答“我是谁”和“怎么做”,认知自己角色,明晰自己权利、义务和行为。在“角色”定位中,应明晰:角色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 育》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 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角色二:乡村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之一。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各县需要办好一所职教中心,各设区市要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目标。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为职业教育面向乡村办学注入了天然基因。而近年在国家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略中,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角色三:职业教育改革使命担当需要乡村振兴融入。新世纪乡村振兴目标:将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农业产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因此,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着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乡村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和支撑作用。同时,乡村振兴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也使职业教育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因此,融入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策略研究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为乡村振兴输送技术人才。因此,推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具体为:一是职业教育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专业设置。职业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核心基地,也是推动我国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直接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振兴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针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开展技术研究,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如园艺工程师、农业种植能手)、农业产业化人才、农村企业管理人才,推动专业结构优化和课程优化。二是职业教育专业与农村产业对接,开展培训。乡村振兴要求根据农业发展,研究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以科技、技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职业院校研究农业生产特点,深入农村细致调研,了解农村需求,掌握农民基本情况(文化素质、种养殖技术等),结合职业院校教师,与农林局、培训机构等单位合作,按照专业特长组建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指导能力的讲师团,派遣教师进行农业技术、管理指导,做好农业技术、管理帮扶,提升农民技术经验,实施科学管理。三是职业教育对农村定向招生,培育新型农民队伍后备力量。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职业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技术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借势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是国之根本。农村对口招生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素质高、技能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有效措施。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合理规划,职业院校分工协作制定农村对口招生的减免学费、生活资助等优惠政策,将农村对口招生与产业扶持相衔接,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去。四是职业院校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如乡村旅游产业学院、农产品种养产业学院、农产品网络销售学院)。乡村旅游产业学院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体验之旅、观光之旅、美食之旅),提升乡村活力,繁荣乡村经济,吸引城市人群。乡村种养产业学院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发展乡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使乡村农产品发挥它的价值。乡村农产品网络销售学院培训农民通过农产品销售网站、手机APP、微信营销等为农产品找销路,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农民增收。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在农村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实现对口帮扶、资源共享,为乡村振兴搭建帮扶平台。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也可借助企业优势带动农民进行特色种养植和产品粗加工,

帮助贫困乡村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兴办實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抓手,解决了我国新时期主要矛盾,弥补我国农村发展短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在顺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基础上所制定的,意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准确定位乡村发展方向,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整体收入,结合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扩大农村受教育群体,让更多农民具备一技之长,从根本上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黎璞琛,田伟军.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与路径研究.乡村科技,2019(2):44-45

[2]李兴洲,赵陶然.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职教通讯,2020(2):13-19

[3]吴一鸣.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的“角色”担当.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06-111

[4]周鑫,刘永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研究.乡村科技,2019(4):63-65

[5]余阳.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47-49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角色定位及推进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立项编号:JZY20018。

作者简介:王宇红(1978—),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王宇航(1975—)(通讯作者),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王斌(1973—),男,河北省秦皇岛市,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职业院校乡村振兴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