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10-20郑了

商情 2020年42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校企合作

【摘要】本文将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践行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其践行过程中潜在的一系列掣肘性问题,总结其对应的解决与改良策略、方法,即革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校企合作效用价值;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多方协同发展格局体系;打造专业教职团队,增强教师专业素养,以期能为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良性发展起到裨益之效。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高职学生

在當下高职教学工作实践模式中,校企合作作为关键且主流的践行渠道,能够有效锻炼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工作亦或是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现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作模式中却潜存着诸多弊漏之处,从根源上弱化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践行质量与实效,以待全面完善与改良。对此,本文将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为切入点展开探述,并以此为根据总结、探讨相应的完善策略,以期校企合作模式能更有效助益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学生全面成长。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一)校企合作理念模糊,定位不清

现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不了解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价值、裨益所在。学校方面懈于对学生企业实习教育问题的管理,未有效兼顾并认识到企业对于竞技效益的需求。再加上学生工作态度懒散懈怠,无法完成岗位工作质量的硬性要求,种种因素致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倾向愈渐愈弱,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严重受阻。

(二)校企合作浮于形式主义

谈及校企合作,现下很多高职院校关于此项工作模式的践行多流于形式化的表象之中。尽管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了相应的合作协议,然而却为拟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管理规章等执行内容,校企合作更倾向于一种口头上的关系承诺,而未得到有效落实,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育也为未起到任何实质性效果。

(三)校企合作机制缺漏繁多

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然而现下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留有诸多制度上的缺漏之处,尤其是在师资管理、技术支持、教学服务等详细内容的制度规划上不甚完善,进而影响到校企合作模式的践行实效,故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亟需与合作企业达成协商,以实际情况为基点,及时发展合作问题症结所在并加以创新完善。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善策略探究

(一)革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校企合作效用价值

面对深化改革新时代教育背景,高职院校更应清晰认识到校企合作战略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知晓该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育的影响成效,把校企合作纳为高职院校战略规划的重要目标。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让合作企业认识到该战略规划下的合作效益所在,围绕共同利益契合点展开对应合作活动。

在合作企业的抉择上,高职院校应尽可能选择部分具有优秀鲜明企业文化及诚挚服务态度的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入化交流、沟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有效标准,并以此为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确保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高水准、高质量完善,夯实学生基础,进而为学生工作或个人规划需求提供更有效助力。

(二)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多方协同发展格局体系

高职院校、企业之所以开展校企合作,归根结底其目标在于各自效益需求的达成,因此,合作共赢是基本的前提要素,其不仅关系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更决定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优劣。故而,高职院校务必要与合作企业协商达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操作标准、企业教学指导内容、包括合作时间等展开细致化规范,同时建设完善的校企合作对接制度,搭建校企对接、沟通平台,保障校企合作事宜能够有序且长效推展进行。

要建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必须要有足量的发展动力去支撑、推促。首先对于高职院校其合作动力源于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的教育需求,而对于企业来讲,其合作动力则源于经济效益、包括人才输入等方面的“红利”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可对准合作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定向培养更丰富的“订单型人才”,并以此为根据来制定相应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燃眉之急。通过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也能获取更优质且稳定的专业人才输入来源,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效的发展动力,达成校企双方的效益“共赢”,从而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专业教职团队,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从某种程度来讲,课堂教学的品质取决于直观的教师教学能力高低,而课堂品质的优劣则直接关系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成效。故而,高职院校务必要加强校企合作下高职教师团队能力、素养建设,只有高质量的教职团队才能最大程度带出高质量的学生队伍。

对此,高职院校可采用“双师型”的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渠道,将企业优秀的一线工作者纳入到高职物流管理教师团队中,进而弥补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问题上的短板与缺漏,让学生实践技巧、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达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建立完善的薪资奖惩机制,将教师教学成效与其个人薪资绩效,包括对应的职称评定挂钩,全面敦促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自我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金婷.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50-51.

[2]原文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11):57-58.

[3]王宁,靳娟利.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实践分析——以某高职为例[J].中国商论,2015,28(14):184-187.

作者简介:

郑了(1978-),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贸物流。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