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探析职业能力培养的科研育人路径

2020-10-20胡蓉艳

卷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胡蓉艳

摘 要:职业能力的培养关乎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生产,所以要合理的去将科研育人路径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背景做下研讨。在创造职业能力培养环境、创建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创新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等不同路径下,将科研育人落实到整体实践教育中去,将为我国输送大批创新型职业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职业能力培养;科研育人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与培养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9SZ008)阶段性成果。

产学研一体化是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成果,在这个融合度极高的社会,单一型技术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进步,对学科教育中的科研育人路径进行探讨,对提升人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改革升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出服务于现今多元化社会的“全能型”人才。

1 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意义

产学研一体化是针对“产”——产业代表企业端、“学”——学校代表教育端、“研”——研究代表科研端这三方的一个整体性规划,企业输送生产经济、教育输送技术水平、科研输送知识成果,这些元素进行充分多元的有机组合便是产学研一体化带来的整体效果。产学研一体化对社会的整体促进作用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形成了学校与科研院的合作、校企合作、社会反哺科研院所的一个完整闭环,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融合进了对职业能力技术培养中去,使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成正相关的促进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板块为求生存而不断地发展自身能力。所以我国在进入20年代后,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一定会给各行业造成冲击,要迈进新的篇章就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全新路径。

2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路径

1)创造职业能力培养环境。在整体的社会氛围下,不能对职业能力的教学产生丝毫懈怠,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对面临的挑战迎难而上。整体社会环境的塑造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政府角度来做培养职业能力的环境建设需要从增加对各行业的扶持政策来做起,因为政策是起到任何民生产业的一个风向标,引航灯的作用,在尚未对市场前景进行调研时,政府部门应对所属行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来做好对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初步方针制定,从而完善政策来使社会上下进行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2)创建职业能力培养机制。人才的培养多数在高校内完成,但高校每年的教育经费紧张,单以自身财力不能搭建起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这时就要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很多高校秉承独善其身的原则,这样做难免会与时代脱轨,由于社会压力巨大,不能永远偏安一隅;互帮互助的作用不用多说,和企业合作可以带来资金的帮助、和科研院所合作可以带来技术上的支持;面对多方的交流对接时,应将教育端口的高校作为连接其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桥梁,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建立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

3)创新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育人方式要进行创新性的人才培育模式,其具体体现为融合的产学研职业能力综合培养。要从根本上建立起创新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从前的多方平台内的合作更多是体现在双方的目的达成,未考虑到整体利益的实现,所以在创新模式中要达到彻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产学研一体化的体系建立不是说说而已,要切实的落到实际生活操作中,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把实际做到多方融合的大环境下。在切实做好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是对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最好方式体验,这样的融合培养模式也必将流行在我国的其他产业链条中。

3 职业能力培养的科研育人具体方法

1)发展理念进行转变。职业能力培养的科研育人首先要从发展理念进行转变,坚决不能在团体内部也不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方要积极地和院校、科研院所保持联系,增强粘合度,主动为弱势方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来获取对企业自身形象的提高;教育端要努力施行科研育人的教育方针、保持培养职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水准,为社会稳步输送各学科人才;科研院所间要把科技的力量积极地传导给社会各方,企业会把科技转变为生产力、教育会将科技变为知识,彼此通力合作,将我国的整体国力再上一个层面。

在对發展理念的转变上,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循序渐进的去做,将对职业能力培养有很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各团体内部确认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切不可半途而废。个人的成败只是暂时的,唯有整体利益的增加才是最实际的收获。比如企业为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制度,在根本上不会对企业内部构成压力,切勿因为理念上的转变不到位就放弃了对高校的扶持帮助,否则日后企业没有能够接力的年轻一代力量,再庞大的体制架构也必将走向衰败。

2)科研资源进行共享。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方不能把自己闭关锁国作为完全独立的个体,个体经济终将被合作制经济所压垮,合理运用自身资源才能创造出共有的庞大数据库资源。首先是共享资源平台的建立,在产学研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要实现资源共享不是难事,但一定要遵守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走在时代前端的科技要敢于拿出与合作方共享,不应敝帚自珍。在彼此信任的前提基础上,相信合作共赢产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

具体的资源共享方式有很多,比如合作共建校内实操基地、企业内学生实习、科技产业孵化园、共享实验室等模式都是老生常谈的方式,但取得的效果是一如既往地好。另外是信息资源的共享,要做到定期举办信息研讨会,对前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利弊,不断地优化合作体系。还有的方式是师资力量的体系建立,教育部多次强调切勿让学生成长为温室内的花朵,作为教师也要时常去企业内实操去科研院所接受培训。这样的资源共享概念会让合作关系变得稳固,能够让职业能力培养变的轻松易行。

3)培养路径进行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问题,教育部部长曾经说到这样的话“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从这句话的理解中,我们可以得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科研育人的培养路径要做到彼此融合的去实践,不可单分为独立的个体或组织。要想更好的了解产业链现状,就必须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生活中;要想知道产品需求的动态,就要时刻保持对企业的联系度、敏感度,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使职业教育是真正的对接社会而不是纸上谈兵。

在对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发现经常做课外实践的班级的就业率遥遥领先不常做或未曾做过课外实践的班级,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是用人企业在选拔人才上的考虑偏向于实操而非理论知识。在2017年,“华南职教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揭牌,这象征着产学研的相互融合做到了实际生活中,可想而知的是日后的职业能力素养培育是离不开“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的存在的,也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开拓了更广阔的一方天地。

4 结论

综上,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升级改革是历史推演的必然产物,而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带来的科研育人教学有多种培养路径。进行发展理念的转变、科研资源的共享、培养路径的融合等具体方法能够很好地把教学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能型科研育人基地。所以,应在我国范围内大力倡导产学研一体化的育人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李翔.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发展应当一体化——浅谈技工院校专业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2020(07):15-18.

[2]孙明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分析[J].科技风,2020(06):116.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气探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