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 智慧课堂可持续发展
2020-10-20李自霞
李自霞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各项网络资源应用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为教师备课、教学、开展网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慧课堂应运而生,颠覆了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然而,如何在高职院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课堂仍然值得我们探讨。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主要从两点出发分析构建智慧课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一是要搭建学生主体性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让这种能力如果得到持续发展,将让学生学习、生活一生都收益;二是要从学校层面提供智慧课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保障。
【关键词】智慧课堂;可持续;制度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分析
1、文化底子薄。大部分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在200~300分,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习惯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上课静不下心。
2、厌学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高职学生多年来养成了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更不会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自我探索。很多学生上课看小说、睡觉、玩游戏,还有些同学上课不喜欢发言,习惯抄袭别人的作业,自己不动脑筋。
3、个人修养差。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就处于下游,这些学生思想深处就有一种挫败感和自卑感,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长期目标,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自控力差。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5、学习的心态浮躁。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心态比较浮躁。很多高职学生比较喜欢实践技能的操作,不喜欢上理论课,理论基础较薄弱。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课堂
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课堂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目的是让学生自愿自主去探究学习。
1、备课模式
(1)教师高效备课。传统模式下,可共享的课程资源比较少,教师备课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各种资料。在智慧课堂备课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已注册的职教云等云平台,共享同步推送的名师、名校、校本优质资源,并可在共享的资源库中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直达课堂,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共享的好处。
(2)先学后教,以學定教。课前,教师把与课程相关PPT、案例、小视频等发到云平台上,让学生提前学习。同时设计相关知识点的测试题,实时掌握学情。
2、授课模式
(1)客户端移动教学。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是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了以教室为单元的新信息化环境。职教云平台实现了“全网”通,数据定时发送,可跨平台互动。学生通过手机,可在平台与教师互动。以经济法课程为例, 在移动端话题讨论版块, 提前发起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讨论, 在课前即可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线上话题的讨论给了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与平台, 对学生主动参与和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同时, 教师也能在课前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和讨论重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智慧课堂中,推送的课程资源可实现课后多次浏览播放,并且学生还可编辑,做笔记,做标注等;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教室黑板、教材3种授课方式择优使用;通过签到打卡、线上抢答、积分排名、连连看、翻翻卡等小程序和线上小游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通过拍照讲解、实物展台、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学生交互式体验。尤其是角色扮演,精彩的演绎过程可以全程跟踪,实时录屏,记录下每个学生的精彩一刻。
3、从学校层面提供保障智慧课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置
在高职院校,重科研与管理、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学校薪酬待遇向行管倾斜,学校必须从制度层面保障高校教师的利益,才有可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课堂,具体可从如下2个方面着手:第一,课时工作量的认定。构建智慧课堂高校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课前的教学内容上传、学情测试与分析,还是课后个性化辅导,都要认定工作量,当然首先要制定课时工作量的科学衡量标准,然后贯彻执行,否则仅靠教师的觉悟很难坚持长久。第二,教学效果的评价。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制度,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当然应与其科研成果及课堂教学效果挂钩,做到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各种教学形式相结、各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全面考察。另外,通过教学,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探索学习、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否显著提高,也应纳入考评体系。构建高职院校智慧课堂,如果没有一套有关教学效果效的科学评价体系,不能体现公平与公正,会挫伤教师积极性。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既要让教师得到相应的报酬,又能与教师的职业规划相联系,提高教师内驱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总结: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科学长远评价目标体系的设定,协作创新的教师团队,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实现智慧课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细发.“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职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18(12)
[2]代洪彬.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
[3]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
基金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7zhkt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