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2020-10-20余俊乐侯睿张文俊
余俊乐 侯睿 张文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给民族类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双一流教育和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线。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和过程与本科生有着本质区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也是各院校的培养水平的一个侧面反映。而新时代民族类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和就业与其他类别的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民族类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通过我国民族类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研究当前民族类院校研究生就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可能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9-0015-04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Double first-class education and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main tas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Graduat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high-level education, and it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rocess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undergraduates. The training method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aduate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of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other universiti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tensive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ethnic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employment in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graduate employment in ethnic universities,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ossi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ethnic universities; graduate employment; present situation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明确要求。民族类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招生对象相对有侧重的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与其他高等院校不一样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新时期,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招生就业制度也在持续改革,民族类院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和就业的任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其中,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将是民族类院校面对的重大挑战。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对民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研究。
一、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概述
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措施,这其中包括双一流學科的建设,还有内涵式教育发展等政策。新时代新要求,基础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的形势,同时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激增,这也在侧面加剧了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因此,想要建立具有影响力,具有品牌的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还需要民族类院校审时度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研究生就业。新时代,对于研究生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要突出内涵式发展,其核心是要培养合格高层次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坚持教育教学的改革,调整优化学科建设布局,设置合理的科学评价和绩效评价体系,注重民族院校特色教学和品牌效应。总的来说,民族院校要思考如何在众多的高校当中脱颖而出,设置具有吸引力的特色的专业,培养符合市场竞争的人才。当然在新形势的环境下,除了突出教学质量和人才业务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民族类院校研究生就业的总体情况看来,我国研究生就业质量总体较高[1],其中,往届的部分研究生毕业后趋向去少数民族地区就业。这除了与招生时有特殊的政策限制外,还有部分其他的原因,例如家庭原因、心理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等。从长远来看,这也符合民族类院校研究生招生的初衷。民族类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骨干和高层次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贡献。从就业后的表现来看,从民族类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回到生源地后的发展往往会优于本科层次的人才。这些研究生毕业生能在基层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理念,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更好的进行建设。也有一部分的民族院校研究生毕业后会留在其他城市工作。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工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而留在了中部和东部的开放城市。而往往后者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也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
二、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形势的原因
从整体来看,虽然民族类研究生在回生源地有部分政策倾斜和自身优势外,其他情况下还是得和非民族类的毕业生一起面临就业时的巨大压力和严峻形势。新时代民族类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形成的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相关就业政策的变革。国家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对就业市场进行整体调度,根据不同时期出台相应政策,总体来讲,都是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每年国家或者部分地区针对高层次人才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再加上新的户籍制度的实施、互联网信息共享等技术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和调整越来越频繁。这也加速了少数民族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整个大的就业市场中来,而不在拘泥于回到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方面增加了各个层次和地区的人才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也在整体的层面上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再加上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以及学制改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竞争压力。如何恰当的运用政策红利,发挥出民族院校研究生本身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间的差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逐步成熟与完善,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人才流动更加的频繁。这种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带动了就业市场的发展和整合。不同地区的公司在区域优势、资源配置、工资福利、职位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民族院校的研究生毕业生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选择在何种类型的公司就职,部分研究生选择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部分研究生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并且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对部分学校、部分民族和部分地区学生产生影响。
3. 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观的差异。由于就业市场进一步成熟,需要引进不同层次、文化背景和技术水平的人才,这也是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选择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公司,对于部分毕业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观的变化,促使更多的研究生愿意进入更加发达的城市,选择更有前景的公司,也使得这些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势。然而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毕业生出于家庭、个人方面的原因,趋向于回到生源地求职,这一部分的学生可能不太倾向于参加普通的校园招聘,而是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招聘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毕业生在择业以及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结构上的偏差。
4. 生源地的政策吸引力。国家在宏观层次调整了就业市场的方向,部分地区也会出台一些配套的措施。由于民族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数在相对边远、落后的地区是急缺的人才,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生源地的政府或单位,会针对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出台一些极具竞争力的政策优惠,这对于想回基层、服务家乡的研究生毕业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往往这些生源地的政策,在就业的福利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说为这一部分的毕业生提供相对优良的工作环境,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良好的上升渠道,稳定的福利待遇等。虽然整体上的工资水平不如在一些大型的公司具有诱惑力。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心理适应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部分生源地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回到当地,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
三、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的优势
1. 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对于有能力、有意愿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少数民族,国家层次一般都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措施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质量方面成效显著[2]。这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继续成长成才的机会。而从目前的民族院校的学生结构来看,这些研究生毕业生往往能够达到政策要求,也能很好的参与到就业的竞争中来。国家的政策扶持使得部分的民族院校的研究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到高校进行深造,也会在这些毕业生就业的过程当中提供一定的政策福利。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优化人才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院校的就业压力。
2. 民族院校研究生踏实的个人素质。从民族院校研究生整体来看,这些毕业生除了具备优秀的工作、求职和业务能力外,自身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优秀品质。这些学生往往在后续的工作中表现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在同等求职者的竞争中也往往能脱颖而出。民族院校也应该根据研究生的个人特质,民族特色,分层次分类别的进行培养和教育。积极的开展各类教学、科研以及创新创业等竞赛活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引导学生注重内在道德品质的提升,通过实践、案例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民族院校在就业和培养方面能力的增强。民族院校之间、民族院校和其他高校的沟通交流日趋增多,各个院校之间相互沟通学习,使得民族院校在研究生培养和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结合新形势下就业市场的变革和民族院校研究生毕业生的现状,民族院校也及时的在教学师资、实践实习、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培养和教学质量,为毕业生的求职提供坚实后盾。同时民族院校也应该积极的利用自身资源方面的优势。宣传学校的品牌专业特色,为毕业生的输出及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向研究生着重的宣传办学的宗旨和教育理念,培养毕业生在求职当中的自信和能力。积极的整理和搜索就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渠道。学生就业的过程当中,也应该积极的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培训,为研究生毕业生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的劣势
1. 民族院校自身屬性的影响。由于民族类院校的建校历史相对较短,在办学经验和就业指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专业设置和学校门类不如综合类高校广泛,用人单位单独针对民族院校的毕业生招生的情况较少。民族院校研究生毕业生只能参加综合类高校的普通招聘,参与到普通校招的就业竞争中。民族类的个别院系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而一般的用人单位也存在不了解这些专业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用人信息的不对称。
2. 部分政策的限定性影响。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招生方面国家有一定程度的扶持,但在招生比例和结构上具有严格的限制,且有些政策对研究生毕业的去向也做了严格的限制。这些可能会导致招生结构和生源质量上比较难以统一。这也使得后续的教学和就业存在一定的制约。要利用好政策优势的同时,也要克服地区差异、人才结构等不同带来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