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厌学案例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2020-10-20黄冬来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在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在高职学生学习和管理上的问题,其中学生厌学问题尤为较突出。本文以某一学生典型厌学矫正案例为引导,探索高職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及矫正对策,对于消除甚至遏制学生厌学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厌学原因;矫正策略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与本科教育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一种高等教育,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在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的同时,其教育的过程管理和实施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学生厌学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自身教育教学经历中的一个典型学生案例入手,细致分析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找寻矫正学生厌学问题的突破点,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一些积极应对对策。
赵同学,16级邵东籍理科生源,高考成绩357分,编入我班后,个人成绩位列班级成绩前十。入校初期该生表现出了对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有较高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任课教师均反映良好。但是半个学期后该生就出现了上课迟到、打瞌睡,听课走神等现象。本人发现该问题后,及时与他沟通交流,发现他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庭要求严格,对他读书后的职业发展寄予厚望。但他本人通过半个学期来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个人的期望相差甚远,天天对着繁琐的专业概念、按部就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倍感茫然,逐渐迷失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期间自己也试图努力改变,但收效甚微,现今已经产生了想退学的想法。
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多次与他思想交流,从学习目标、人生规划、个人价值体现及所学专业的发展等多角度进行引导,并积极与他的父母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均收效甚微,而又不得其法。在偶尔一次下寝过程中发现他的床头有一本营销与策略的书籍,并据寝室的同学反映,他平时喜欢看一些商品运作和产品营销类的书籍,经常通宵达旦。在与寝室的同学交流时,喜欢谈他的生意经。针对这一信息,本人改变了思想工作引导方向,结合自身兼有专业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双重身份的优势,积极研究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现学生将来面向的工作岗位除了器械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岗位外,还有设备的管理与营销岗位。本人耐心细致给他分析专业知识与产品营销的关系,如何实现扎实的专业功底服务于产品的推荐与销售,在自己爱好的领域得到更好地发挥与施展。同时给他推荐了医疗器械产品营销的专业教师和专业合作企业教师,搜集了相关书籍,供他学习取经。因为引导得法,赵同学对所学专业有了新的认知,也让他重拾了学习信心。经过两年来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赵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学业,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医疗器械经营与销售公司,因个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产品营销技能,很快负责了我国南方三省的产品推介与销售工作。
赵同学的厌学案例在现阶段高职厌学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中对所选专业粗浅的了解和个人人生规划的片面性,在入校后的一定时期内形成了心理落差。如果这一阶段,学生得不到有效地引导和心理疏通,久而久之则形成了厌学,甚至厌学到辍学的转变。而且每一位学生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使用全方位的视角审视每一位学生,细致甄别分析每一位学生产生的原因,并予以区别对待。
一、高职发生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高职的招生对象普遍存在着成绩不够理想,学习习惯不太好,知识基础较差,自信心不够,容易产生逃学、厌学等问题。主要表现有在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教学活动不积极,不敢直面困难,玩手机,熬夜,浪费在打游戏、网络娱乐、恋爱等方面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都抱有60分万岁的心理,甚至轻视学业,挂科也无所谓,这样的学习风气令人堪忧。
二、高职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主要原因
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产生原因是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1)学生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在高职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的高考填报志愿没有充分地结合自己的意愿填报。有部分家长认为,家里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安排一份好工作,熟不知这样的安排很多时候与学生的兴趣相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全面认知所填报专业的详细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连自己也不清楚个人的未来发展规划,填报志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到校后,才发现所选专业并不是自己所热衷的。
(2)学生形成了被动式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高职学生因为诸多原因,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步入大学后,宽松式的教学形式致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培养出的被动性学习习惯在一定阶段内无法适应。出现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绕着走,无法突破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找不到成功的获得感,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斗志,对待学习和工作得过且过。
(3)心理自卑,对自己信心不足。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中,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附庸,低一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约超过60%的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其中5%左右的学生非常自卑。这是没有认清教育的类型,缺失了自身的定位和追寻的目标,对待学习得过且过,将时间和精力虚耗在网络游戏、网络娱乐中。
(4)就业期望值高,现实与理想形成落差。现在的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过苦受过累,经过六年中学阶段的竞争式学习,自己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好高骛远,追求舒适生活的想法油然而生,但在一定阶段内不能适应期望值与现实值之间的落差,从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三、矫正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学生出现厌学问题,总会有一定的原因,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势必造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要矫正高职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
(1)加强学生育人队伍建设。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辅导员是高职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第一监护人、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在情感上、心理上最信赖的人,是学生在校期间育人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诸多客观原因,辅导员从数量上、质量上无法完全胜任学生的育人需求,构建专兼结合,立体化的育人队伍势在必行。学校可以把辅导员的思政育人、专业任课教师的职业育人、学院后勤管理育人、行政服务育人、科研育人等有机结合,学校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职能,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各自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将工作落到细微处、落到实处,实现全方位育人。
(2)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德育育人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全方位育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高职学校需要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师资建设方面,制定教师培优计划、教师执业准入管理办法、教师授课规范等制度;教学教改建设方面,制定优质示范课评比、优秀骨干教师评比等规则;学生管理方面,制定大学生行为守则及学生相关考核考评制度等。让制度建设延伸到学校建设、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政务保障等各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3)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和教师要注重专业建设调研、科学设置專业课程、学情分析、人性化安排课程实施。紧扣专业改革对接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的年度综合和过程性考评,让老师自觉加强业务提升,树立职业责任心,把教书育人活动转变成自觉行为。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据学情实时更新,运用新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拾学习信心,保证所教学生没有一个掉队,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4)注重家校合作,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工作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可以以班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方便辅导员及时把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动向及时反馈给家长。并针对学习态度发生转变或萌生厌学心理的学生,与家长和一起共同努力,查找学生厌学的根源,对症开展工作,家校合作一起解开学生的困惑疑难,帮助学生早日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及管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基本遵循着从萌芽,经矛盾,到激烈的情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学生诸多现象表征,如上课走神、上课睡觉、完成任务的效率下降、沉迷手机等,这需要教师敏锐洞察与把握,及时介入引导,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第一,老师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多样性,需要老师区分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拓展渠道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应该多视角、多途径、多方法敏锐洞察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症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目标,日积月累小目标的成功,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第三,教师在处理学生个人的问题上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隐私。只有全面敞开学生的困惑,才能得其法,有效实现厌学矫正策略的实施。第四,建立学业惩戒制度,合理利用弹性学制。对于部分厌学严重,也经过了前期的谈心教育、职业规划等各种措施,仍然收效甚微的学生,学校必须严肃执行学业预警惩戒制度,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申请“留级”或“退学”。也可以根据弹性学制要求,对有继续就读意向的学生实行延长一年或两年学制,缓解部分学生存在阶段性厌学的学习需求。
消除高职学生厌学的问题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需要坚持而又不断创新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不断细致研究每一位厌学学生产生的内在或外在相关因素,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厌学问题得到转化,达到最佳的教学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水云.南昌市高职生厌学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2]王栓军.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王林婷.大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7(11).
作者简介:黄冬来(1976—),男,湖南湘潭人,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