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智能化保障水平

2020-10-20蔡永哲

科技风 2020年27期
关键词:后勤智能化

摘 要:在一次又一次拨开后勤保障重重迷雾的不断探索中,要想掌握保障话语权和行动主导权,提升智能化保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是否在研究智能化保障基本理论、关键技术、整体建设方面取得进展。

关键词:智能化;后勤;保障水平

作为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眼下必须着眼围绕智能化保障的特点规律,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积极积累理论基础,扭住关键技术关节,科学布局顶层设计,积极向前推进智能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智能化保障水平。

一、前瞻探索智能化保障新特征,加强保障理论研究

智能化保障的新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四化”:即高效化指控、精确化保障、自动化操作、智能化行为。

高效化指控,指控将会实现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由单一的运算和传输数据功能拓展到具备自我思考能力;信息的处理将更加“聪明”;指控系统以多门技术学科交叉应用来实现高度智能化、多样化,逐渐覆盖人工指挥通信。精确化保障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重要保障思想,无论采用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都离不开实时信息采集处理反映保障实时能力,分析确定保障需求,并把需求上报直到实施完成保障进程。自动化操作、智能化行为:各种后勤装备以及将大量的飞行器具和载荷平台,由初级阶段的人工操纵向更高层次的自我运作,像人类一样具有类脑记忆,像导弹一样具有寻找、发现、选择和跟踪目标的“眼睛”和“四肢”,集成控制后可使每个保障平台与“云脑”系统联通,极大地提高后勤装备的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智能化保障在支撑技术、力量结构、保障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所以必须在创新保障理论和保障方式上下功夫,赢得主动权。向设计保障转变,着力保障形态新趋势,进一步打破常规思想束缚,理性认识智能化保障的特点、作用机理、保障方式、系统构成和关键技术从而为智能化保障提供理论指导。围绕智能化保障展开前期布局,框架设计,搞好重点建设方向,确保理论体系建设有序展开、稳步推进。研究智能化保障样式,聚焦无人化保障、人机协同保障、全域渗透保障等保障方式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互动方式,推动智能化保障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二、聚力发展智能化保障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保障十分灵活、适应能力十分强大的智能化保障离不开四通八达的网络,实现人员、物质和信息流的融合交流,依托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感知保障流速流量和流程,预测保障需求,上传至“云脑”决策后再赋能至各个专业平台,搭建起了一条条门类齐全纵横流通的保障链路。目前看来,智能化保障必须是由各种智能保障平台按照一定保障关系、组织形态和运维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加强智能化保障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所以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动态,积累巩固保障基础理论,助力整体建设。

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研究作为后勤的三大核心,换句话说,基础理论如同后勤的“心脏”,不仅给后勤装备等四肢躯干“泵血”,而且还负责整个机体的“血液流通”使其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不仅要把目光放在“器”上,即资源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装备的流向,还要兼顾植根基础,加强由现有理论向智能化保障过渡的理论研究与创新,通过实践摸索智能化保障的一般特点和共同规律,深入事物本质揭示出智能化保障行动的作用机理,以智能化保障要求为牵引导向,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后勤领域创新实践为重点内容,建立起智能化保障初步构想。

(二)加快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加快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是为了更好地在后勤保障上的应用实践,提升对后勤保障力的贡献。

“智力”是智能化保障的基点,直接影响后勤保障力,是保障关注的焦点。因此,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的渗透应用为突破口,须着重解决指挥控制系统和应用平台的设计控制、导航技术、数据链组网技术、动力技术、传感器技术、承载能力等问题。不断通过深度学习加强保障专业平台的自我记忆和逻辑决策能力。面对海量的后勤信息资源,指挥员会手足无措,所以要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基本要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合并,建立大数据资源池,掌握保障需求的实时动态;通过演练后勤兵棋系统推导出指挥决策要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生成决策模型,并在拓宽决策管理执行沟通渠道上下功夫,提高决策的指向性和精确度。

智能化保障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容易影响到传输和执行,尤其是大量的电子原件材料昂贵,可再生能力弱,易受到电磁干扰。所以要求这方面新材料新技术必须向着微型化、高强度耐用、高度集成和抗干扰方向发展,确保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

(三)强化在后勤应用上的转化升级

智能化技术研究方向开始转向保障,由单元智能扩展到群体智能,聚焦于指控决策、模拟保障行动两大内容,正建立起配套的保障模型、后勤兵器推演、装备试验系统,模拟仿真系统、后勤兵棋系统、后勤试验系统,同时持续推进现有装备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之路。

科学合理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及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晶,逐步描绘出“分秒感知需求、分秒生成方案、资源全程可视、行动全程可控、能力全程可评”的保障蓝图。

(1)努力建设“感知后勤”。利用不同功能的分布式传感器,最大程度地探测感知保障需求的质和量,利用5G技术远程传输,提升保障资源在储备、在供给、在运输、在维修的可视化水平,以緩解很长时间以来困扰后勤保障的“需求和资源迷雾”。(2)努力建设“服务后勤”。重塑优化后勤组织形态,外延通过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内核提升保障人员专业保障能力,打造组织完善、流程无缝隙衔接的一体化后勤保障体系。(3)努力建设“全天候后勤”。在后勤科技异军突起、保障手段不断进步,保障新需求的大环境下,充分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科技革命成果,以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更加快速实施保障行动,实现后勤保障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上实现高度集约统一精确入微,从工厂到战场,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一分一毫的保障资源,提升更高效更强大更快捷的保障综合效益。

三、深入推进全纵深军民融合,科学布局智能化建设

说到军民融合就不得不提到智能化保障的产生条件,因为从始至终它的根都深扎于军民融合的发展过程当中。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沉淀积累為智能化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古到今,后勤保障方式都由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农耕文明刀耕火种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当时的后勤主要是军须保障为主。工业时代,由蒸汽、电力等提供动力的机器工业生产方式,突出以火车运输、弹药保障、燃料保障为主。信息化时代伴随计算机技术和工业制造的发展成熟,以信息技术产业引领生产方式,以信息保障为主。人工智能代替人脑学习认知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智能化保障平台能够自主独立运行。机器学习、万物互联、人机协同、数据开放、系统集成创新迈进,将会使后勤形态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进入人类视角。当前社会数据开放、人机协同、跨界联合、互联共享的智能经济,孕育出了智能化保障的雏形。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进化与发展为智能化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将计算机机器语言转向模拟人脑思维推理;由信息处理转向深度学习;应用领域从类似人类四肢的功能转向类似人脑的功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给社会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使得保障方式的改变更彻底。超级计算机的应用突破了在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实时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人工智能使机器能够耳聪目明,展开人机沟通,能够像人脑一样拥有思考活动、逻辑推理、判断与做出决策,得益于算法算速算制驱动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虚拟现实、脑力认知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保障工具发生跨越式改变,必然引起保障方式的革新,催生智能化后勤。

最终国家间合作与竞争为智能化保障创造了成长环境。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赋能这一颠覆性技术写进自己的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迫切要求转变当前发展方式、优化产能结构、发掘人工智能这一新动能续航。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美元。智能化保障应用也将成为新的竞争领域。

军民融合背景下的智能化建设,需要破除以往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观念,军地开展在包括基础设施、能源物流、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化力量等领域,全纵深多领域跨界合作。一是创造科研环境。立足同时满足保障、人工智能赋力和互联网经济的需要,搭建军民互联互通桥梁,推动智能化科技协同研究、资源成果共享、人力资源开发联合开放。积极地探索试点军民融合科技园区,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规范军地合作、问题协调、供需对接、应急机制等,提高智能化建设整体水平。二是协同科技创新。利用好地方智能化技术的相对优势,找准军事应用与民用技术的切合点,合理分配军地资源,展开多方位合作,逐步形成科技融合创新、产能转化升级、共谋军民融合背景下智能化建设新格局。三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自主研发力度。标准和依据历来是规范人类正常交流的“共同语言”,所以只有尽快实现各智能化保障平台间的信息语言网络接口标准化、流程一致化,加快成果规模转化,将成熟的标准体系融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实施无缝隙衔接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明海.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J].前线,2019,(02).

[2]孙欣.现代智能作战概念浅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9,(08).

[3]赵荣春,李小军.走近“智能化”作战[J].国防科技,2007(07).

[4]张月玲,李延晓.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智能后勤系统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2(06).

[5]贾珍珍,金宁.智能化战争的作战样式[J].军事文摘2019,(01).

[6]马方方,段文.人工智能技术与军队后勤[J].国防2019,(02).

[7]李明海.是什么在推动战争向智能化演变[N].解放军报,2018,(11).

[8]侯勇,韩向斌,张立军.未来的智能后勤会是什么样[N].解放军报,2018,(06).

[9]刘爱民.智能化作战向我们走来[N].解放军报,2001,(03).

[10]董建敏.后勤保障将走向智能化时代[N].中国国防报,2019,(07).

[11]陈东恒.深刻把握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N].学习时报,2020(03).

[12]刘爱民.智能化战争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水利报,2001(03).

作者简介:蔡永哲(1989—),男,汉族,河南漯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后勤。

猜你喜欢

后勤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试论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智能化要颠覆什么?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