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与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价值的研究
2020-10-20刘洋杨秀梅邵迎华孙广宇韩哲毕翠
刘洋 杨秀梅 邵迎华 孙广宇 韩哲 毕翠
【摘 要】目的:研究宫腔镜与超声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各自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使用超声和宫腔镜检查,最后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50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其中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60例,子宫内膜息肉64例,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11例,粘膜下肌瘤15例。其中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宫腔镜检查的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6%,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723, 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符合率高,值得广大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超声;异常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是妇科的常见病,分为器质性(PALM)和非器质性异常子宫出血(COEIN),青春期女性至绝经后妇女均可发病。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如何快速的诊断、准确的治疗、及时的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超声及刮宫是公认的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辅助检查,但两者联合应用仍有很大的漏诊率。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及基层医院的快速发展,宫腔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它可直视子宫内病变情况,并可同时进行治疗[1]。本文将参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宫腔镜与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的各自符合率,借此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管理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1.92±8.51)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患者38例,子宫不规律出血过多56例,子宫不规律出血52例,绝经后出血4例。所有病例均首先行超声检查,然后行宫腔镜检查术,随后行病理检查,详细记录各自检查结果。
1.2 纳入标准
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异常患者,排除妊娠期、宫颈阴道异常出血、精神异常、服用影响子宫内膜变化药物者。
1.3 仪器设备
采用HD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Wolf4mm或STORZ2.7mm硬管型宫腔镜检查系统。
1.4 检查方法
对所有入组患者均首先行超声检查,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截石位仰卧于检查床上,使用避孕套套住探头,涂无菌耦合剂,缓慢插入阴道穹隆处,记录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肌层回声及血流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双侧附件等。排除各项手术禁忌后行宫腔镜检查,膨宫压力选择80~100mmHg,术中选用0.9%生理盐水作为彭宫介质, 用6.5号检查镜,从子宫底部开始,按照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检查,观察子宫内及宫颈管内形状、内膜厚度、颜色、有无赘生物、输卵管开口形状等。 取病变组织送病理诊断。
1.5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所有患者的宫腔镜检查及超声结果,计算其各自符合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比选择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2.1 病理诊断结果
150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例的病理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60例,子宫内膜息肉64例,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11例,粘膜下肌瘤15例。
2.2 超声检查结果
1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40例(66.67%),子宫内膜息肉37例(57.81%),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10例(90.90%),粘膜下肌瘤13例(86.67%)。
2.3 宫腔镜检查结果
150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例的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53例(88.33%),子宫内膜息肉50例(78.12%),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11例(100%),粘膜下肌瘤15例(100%)。
2.4 两种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
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宫腔镜检查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6.67%,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8.33%,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81%,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78.12%,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0%,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100%,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粘膜下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67%,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100%,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日益忙碌的今日,受各种自然、生理因素影响,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收集资料中显示其常见病因主要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等。本次研究中数据统计,1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占总病例数的82.67%;其余为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粘膜下肌瘤。因其各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相似,导致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难度增加。很长一段时间内,异常子宫出血主要检查手段为超声和刮宫后的病理诊断。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单纯的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受医技人员水平、患者的个人条件、病情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影响,尤其对于子宫内膜增生及较小内膜病变,其诊断的漏诊率高[2]。本次研究中,超声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为60%,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6.67%,子宫内膜息肉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81%,与多数报道一致。对不能明确病因的异常子宫出血,其临床经验治疗效果往往较差,不能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近年来,宫腔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在妇科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以微创、快速、准确的特性很快被广大医患接受。它能直视宫腔内部情况,直观的观察病变部位、性状,留取图片便于医患沟通,甚至可直接于病变部位取材进行精准治疗。
在本次研究数据中发现,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总符合率为86%,与多数研究成果类似[3],此数据显著高于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符合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超声更准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子宫内组织残留及粘膜下肌瘤病例,两者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考虑超声在对这两种病理类型的敏感度高,但后续治疗方案,多数仍需要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妇女同志,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表现的患者,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建议患者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手术微创痛苦小,可随治随走,患者接受度高。影像系统留存,可反复研究交流,也可让患者参与其中,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我们首选超声检查,经济方便,快捷,无创,不可替代。但宫腔镜检查可大幅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科学依据和诊疗方案,值得在各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程保萍.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8):74-75.
王海靜.阴道超声在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50-151.
吴益雪.基层医院中使用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8,39(5):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