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
2020-10-20宋立国李凯
宋立国 李凯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根据实施手术的不同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意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83.9%)高于对照组(48.4%),其致残率(6.5%)、致死率(3.2%)均低于对照组(38.7%,12.9%)(P<0.05);研究组的睁眼(3.49±0.97)分、语言(4.19±0.94)分、运动(4.89±1.24)分及GCS总分(13.14±0.97)分均高于对照组(1.19±0.59)分,(1.97±0.87)分,(2.03±1.12)分,(9.21±0.89)分(P<0.05);研究组术后出現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几率(6.4%)低于对照组(32.4%)(P<0.05)。结论 早期(昏迷前)为颅脑外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可有效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优化手术效果,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意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 颅脑外伤;不同时机手术;预后;意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7(c)-0024-02
随着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占比越来越高。老年人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发生颅脑损伤后,可能对手术时机的确定产生影响[1-2]。同时,老年人颅骨与脑膜黏连较为紧密,而开颅手术会对患者脑部产生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3]。临床中,对于老年颅脑外伤的治疗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中线明显位移、颅骨凹陷、颅内血肿等损伤严重者,应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控制颅内压力,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以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4]。因此,该文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根据实施手术的不同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62~73岁,平均(65.69±0.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暴力击伤10例,跌倒12例;外伤类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6例,双侧对冲性脑挫裂伤10例,单侧脑挫裂伤伴颅内出血中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研究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66.83±4.5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暴力击伤13例,跌倒6例;外伤类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8例,双侧对冲性脑挫裂伤9例,单侧脑挫裂伤伴颅内出血中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颅脑外伤临床诊断标准;③临床资料完整,可参与研究;④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②合并手术禁忌证;③合并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④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抗感染、降颅压、纠正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于患者昏迷后,双侧或单侧瞳孔放大时实施手术。根据颅脑损伤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包括颅脑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及脑坏死组织清除术等。术后,同时给予引流管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等治疗手段。
研究组于患者昏迷前,意识清醒,瞳孔轻度变化或无变化,对光线仍灵敏时实施手术。手术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随访半年,了解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残疾及死亡例数,比较预后效果。
②使用格拉斯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从睁眼(4分)、语言(5分)、运动(6分)3个方面评估患者意识情况。总分0~15分,15分为完全清醒,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为昏迷,分数越低,意识越不清醒。
③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使用K-S检验确定变量的分布类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83.9%)高于对照组(48.4%),其致残率(6.5%)、致死率(3.2%)均高于对照组(38.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GCS评分
研究组的睁眼、语言、运动及GC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人形成颅脑外伤后,预后效果较差,恢复时间较长,且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应对其实施全面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老年群体反应减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知觉和感觉功能退化,疾病诊治难度更大,手术时机的确定较为困难,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韓明对等[5]研究发现,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后,其术后恢复良好率为86.59%,致残率为5.34%,病死率为1.23%,而在患者昏迷后实施手术的患者,其术后恢复良好率为61.23%。致残率为12.38%,病死率为8.94%,证实早期对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许道鹏等[6]在其研究中也指出,对实施实施手术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随访1年,早期实施手术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49%,而在中晚期实施手术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9.68%,表明早期对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预后效果更好。梁喜安等[7]在对于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手术时机的研究中,发现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其GCS评分为12~15分,而在患者昏迷后实施手术的患者,术后其GCS评分为7~10分,显示早期对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可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患者神经状态,优化治疗效果。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于患者昏迷后实施手术,而研究组于患者昏迷前实施手术,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其致残率、致死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睁眼、语言、运动及GC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对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可有效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降低致残及致死风险。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肯定了早期对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的可行性,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早期(昏迷前)为颅脑外伤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可有效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优化手术效果,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意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施卫东,施穆妍.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19,5(30):140-141.
[2] 张世军,王云峰. 不同手术时机行老年颅脑外伤手术的疗效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8):3703-3704.
[3] 刘晓勇,刘展会,张西安.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6):52-53.
[4] 方志远. 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后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差异[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6):757-758.
[5] 韩明对,陈素燕.不同手术实施时机对老年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 31(9):1268-1270.
[6] 许道鹏,林均路. 不同手术时机老年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192-193.
[7] 梁喜安,韦祖斌,陆田,等.老年重症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95-196.
(收稿日期: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