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资源的选择与整合
2020-10-20薛亚平
薛亚平
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引领学生汲取传统文明、积淀文化素养的最佳载体。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占所有选篇30%,包括经典诗词、文言文等。那么,如何利用教材发掘古诗文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呢?笔者以为,可运用“1+X”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古诗文教学,即以教材内的一篇经典古诗文为教学基点,整合一组与其特征相匹配的古诗文,引领学生在关联阅读中习得策略,从而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走近一位詩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古诗中的人事、物景都倾注了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投射出的是诗人的思想。从一首诗串起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整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实现与诗人的心灵对话,从而整体感受诗人的写作风格。例如《示儿》一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之作,即便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空”,却依然念念不忘“九州同”。笔者先让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充分了解当时金兵肆虐、南宋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读懂诗人内心因见不到祖国统一的悲怆与遗憾。再引出陆游其他的诗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以此回望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对陆游雄浑豪健的诗风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 感悟一种情怀
“诗言志,歌咏言。”从诗文中我们不仅能读出诗人的人生际遇,也可以读出其内心涌动的情感。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虽不相同,但有些情感却是相通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一首诗拓展到表达同一情怀的其他诗篇,拓宽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积累。例如《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是诗人王昌龄送别好友时写下的诗作。当时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伫立江畔,遥望远山,离别之愁萦怀于心。笔者引领学生想象那迷蒙的烟雨、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透过冷清的画面,感受诗人叮咛之辞中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同样是写送别,也有着细微的不同,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王维端起酒杯,为好友壮行,虽然伤感,却也豪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李白在江边送别挚友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多么美好的一次旅行,诗人目送着远去的风帆,心似乎也跟着飞翔起来,这样的离别多了一些诗意的浪漫。
三、 感知一种意象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喜欢寄情于物,把复杂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具体的物象,即“意象”中。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感知不同诗文中的同一种意象,融入意境,感悟意象所呈现的不同意蕴。
例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诗,就有一轮特别皎洁的“月亮”。中秋佳节,诗人与良友相聚,来到庭院,只见月华如水,诗人对远方好友的思念已融进这银月的清辉中。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赏析,体会月亮在不同诗人笔下的情感内涵,升华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在《枫桥夜泊》一诗中,月亮早已沉落,凄清的夜晚只留下了诗人的缕缕轻愁;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明月升上树梢,清风里满是乡野的芬芳,多么恬静自然的乡村风光。
四、 明晰一种手法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人在表情达意时特别注重文采、讲究技巧,常会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互文等,来增强诗文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认识古诗文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较其在不同诗句中的妙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例如《暮江吟》一诗,新月初升,在碧蓝的天幕上像是悬挂的弯弓;夜渐深沉,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是镶嵌在上面的颗颗珍珠。新颖巧妙的比喻,让秋夜的露珠和新月一下子变得生动可感。再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乌云如墨汁一般泼下,不一会儿,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般飞溅入船,那场大雨来得又快又急。
总之,选择与整合古诗文教学资源,构建“1+X”古诗文教学新模式,以一篇带多篇,实现由教读到自悟、由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从而丰富古诗文教学的内涵,使古诗学习从散乱走向线性,能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与积累运用中,提升诗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