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民间游戏”课程,助力幼儿生命成长
2020-10-20姜琴
姜琴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幼儿园重视民间游戏并将其应用到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潜能,寓教于乐,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又能助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认识“民间游戏”内涵,树立“生命成长”理念
民间游戏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具有传统性和地域性文化特色,民间游戏易学易会的特点契合了幼儿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征,故具有娱乐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若能深度解读民间游戏的内涵,将民间游戏融入、渗透在活动之中,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生命发展。以民间游戏活动“跳房子”为例,幼儿需灵活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跳房子”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体育活动价值,且蕴藏着数学活动价值;“跳房子”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也能引导幼儿的数字认知、方向认知,引导幼儿进行彼此合作,促进社会交往;而规则复杂的“跳房子”游戏,更能有效发展幼儿思维,比如先跳哪一格比较容易占据主导性地位,赢的概率更大;教师还可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将“跳房子”与“猜谜”“搭积木”等游戏分别进行融合,丰富游戏情节。
民间游戏包含传统文化内容,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幼儿发展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对民间游戏的内涵进行深刻解读并从中筛选出合适的民间游戏,与幼儿生活、兴趣紧密相连,让幼儿教育更富有实效。
二、开发“民间游戏”资源,建构“生命成长”环境
民间游戏资源是建构民间游戏课程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走访等方式发掘民间游戏资源,建构幼儿生命生长环境。如“丢沙包”“翻腕花”“跳皮筋”“跳木马”“丢手绢”“捉迷藏”“踩影子”等耳熟能详的民间游戏能有效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机体抵抗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掘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民间游戏资源应具有趣味性、适切性和创造性。以民间游戏“拍大麦”为例,在幼儿已经能朗诵童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用家乡话(方言)朗诵童谣,体验不同语言的韵律之美;也可引导幼儿用协调的动作合着童谣的节律进行律动,增强幼儿身体的感受力、节奏感和表现力;还可将之设计成一个偏艺术类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选择适宜的道具表现农民打麦的场景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农民洋溢的丰收喜悦之情。
民间游戏资源往往是原始形态的,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将其转变为教育形态、生命形态,从而让民间游戏资源更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丰富“民间游戏”方式,发展“生命成长”策略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不仅要充实游戏内容,发掘游戏资源,更要活化游戏方式,丰富游戏形式,促进幼儿生命健康成长。可让民间游戏与展示相结合,让民间游戏与亲子游戏相结合,将民间游戏与园内活动、园外活动相结合,或将民间游戏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等。
如在开展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时,在幼儿能熟练掌握童谣一问一答朗诵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创编童谣,用其他的花来替代荷花。创编成功后,可以通过改变回答的节奏和语气,让游戏更有挑战性。在园内进行游戏的同时,教師还可引导家长展开亲子游戏,让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间、师幼间、亲子间等多个层面展开。这样的游戏方式,有助于家长了解民间游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内容,拓展游戏的形式。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幼儿畅谈游戏的感受、体验,让游戏不仅为幼儿的身体发展注入活力,更能成为语言发展和艺术表现的载体。有时候,还可以围绕游戏,搭建一个舞台,让幼儿积极展示。丰富多元的游戏方式,不仅推广了游戏,更增强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自信心。作为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更新管理和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舒展自我的生命,积极展示自我的本质力量。
基于幼儿生命发展的民间游戏活动方式,要呵护幼儿的童心,激发幼儿的童趣,释放对幼儿发展的统整作用。一方面根据幼儿认知水平设计、研发民间游戏活动,将民间文化、精神等渗透、融入民间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幼儿的民俗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通过幼儿的认知、体验,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习得活动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拓展“民间游戏”认知,优化“生命成长”课程
建构民间游戏课程,应拓展教师对民间游戏的课程认知。要改变原有的课程观念,不仅将课程看成静态的“跑道”,更要将课程看成是动态的“奔跑的过程”。将课程看成动态的“跑的过程”,教师就可以和幼儿共同创生课程,让课程成为师幼的创造。这样,民间游戏课程才会更具灵动的、发展性的力量。
我们在构建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过程中,以幼儿的生命自主成长为目标,聚焦于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具体而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生活,将民间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相对接,不断追随幼儿生活的兴趣,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二是关注幼儿的经验,将民间游戏与幼儿的经验相对接,通过民间游戏课程积累充实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经验增长;三是关注生成,充分运用民间游戏资源,让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民间游戏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分析、了解幼儿的行为和认知特点,不断建立“贴合幼儿心灵,促进幼儿自主成长”的认识。通过对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提升幼儿活动的高度,拓展幼儿活动的广度,让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领略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能看到幼儿的生命拔节成长。
民间游戏是民间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幼儿课程的重要资源。通过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实施,能让民间游戏文化、精神等得以传承、创新;通过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能让幼儿开展自由、自主、自觉的游戏活动;通过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能让幼儿深切地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