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小猪补墙洞
2020-10-20吴芸杨璐
吴芸 杨璐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有趣的三角形”开展之后,孩子们对三角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区域活动中常常看到幼儿三三两两摆弄三角形进行拼图游戏,平时对身边的三角形物体也比较关注。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我选择了他们熟悉又喜欢的小猪形象设计了这节中班数学活动,并以“小猪补墙洞”游戏情境贯穿整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拼图过程中,初步体验图形之间的替换关系。
2.尝试通过平移、旋转,用相同的三角形组合起来填补墙洞。
3.能耐心、坚持反复尝试,发现拼图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猪补墙洞大图,磁性等腰直角三角形。
2.学具:小猪补墙洞底图,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帮小猪补墙洞”的情境,引出用三角形组合填充拼图。
师:小猪们的房子破了两个大洞,这可怎么办呀?你们愿意帮他们补墙洞吗?可是他们没有刚好合适的大砖块,只有这种三角形的小砖块,怎么补呢?
二、第一次操作
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操作要求。
(1)现在有两个墙洞需要补,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补哪一个墙洞,或者补好一个墙洞后再试着补另一个墙洞。
(2)选择和墙面相同颜色的三角形砖进行拼合,补好的墙面要平整。
(3)不能重叠也不能留下空隙,补完后数一数用了几块三角形磚。
2.自选操作。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你修补的是哪个墙洞?是怎样补的?用了几块三角形砖?
幼儿1:我选的是红色的墙洞,一共用了3个三角形。我先用2个三角形拼出了下面的正方形,再在上面加上1个三角形。(教师演示: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个正方形)
幼儿2:我先拼了橙色的墙洞,我发现用2个小三角形合在一起就拼成了大三角形,就可以补好墙洞了。(教师演示: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个大的三角形)
(3)小结:我们把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拼合成和墙洞一样的形状就可以把它补平整了。
三、第二次操作
进一步发展幼儿平移、旋转图形的能力,丰富幼儿对三角形空间变式的经验。
1.师:还有一只小猪的蓝房子也破了一个洞,这个墙洞破得更大哦。你们能不能挑战一下自己,用多种方法来补墙洞?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你是怎样补墙洞的?按什么顺序补的?用了几块三角形砖?
幼儿演示,教师记录幼儿的方法。
幼儿1:我从上面开始拼,先拼好2个正方形,用了4个三角形。然后再拼下面,用了3个三角形。
幼儿2:我是从四周开始拼的,用了3个三角形。中间是个大正方形,可以用4个三角形拼出来。
幼儿3:我是从下面往上拼的,用了3个三角形。下面拼好后,拼上面的长方形,用了4个三角形。
幼儿4:我先拼出了3个正方形,用了6个三角形,然后再补上1个三角形。
4.小结:补墙洞的方法真多,我们可以用平移、旋转的方法从角开始补,也可以从边开始补,还可以先将上面补好,再补下面。
5.师:猪小弟的墙洞这么大,一共用了几块三角形砖呀?3个墙洞的砖用得一样多吗?谁多谁少?为什么?
小结:原来墙洞越大,需要的三角形砖越多;墙洞越小,用的砖块就越少。
延伸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都可以用小猪补墙洞的方法解决,比如补地板、补轮胎等。如果给你们更多的三角形砖,你还能拼出其他图形来吗?区域活动时可以自己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用孩子们都熟悉的《三只小猪》故事导入,使幼儿有情境的代入感,从而引发活动的兴趣。
整个活动一共进行了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时,引导幼儿用2个或3个三角形,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组合,拼成另一个图形,这一环节为目标1和目标2服务。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让他们自主选择操作材料,也不限定完成操作任务的数量,是为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拼得慢的幼儿不必为完不成所有操作而焦虑,拼得快的则可以多拼一个,避免拼完后无所事事。第二次操作教师要求幼儿用多种方法去尝试填补墙洞,可以用一种方法完成,也可挑战自己,用多种方法去尝试。操作之后让幼儿介绍不同的拼图策略,然后教师帮他们进行梳理和经验的提升,为目标3发现拼图的方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