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家长“客串”活动,促进家园共融

2020-10-20张莉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园教学活动幼儿园

张莉

幼儿园家长“客串”活动是幼儿园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邀请具有某种专业技能优势的家长参与教学、教辅、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活动。我园致力于研究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家长“客串”活动的形式,并优化家长“客串”过程的各项策略,使得家园双方达成共生共长的合作关系,促进家园两个场域的共通、共融、共育。

一、家长“客串”活动的形式

在家园合作中,家长扮演着消费者、观察者、学习者、支持者、教育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家长作为支持者,协助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如参加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咨询、帮助制作教具、辅助教师教育儿童等;家长作为决策者,直接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如与园长、教师一起制定有关幼儿园发展的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开设的课程等。目前,家长“客串”活动是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方式之一,由于家长所持有的资源、自身能力以及理念意识的差异,他们参与“客串”的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客串”和间接“客串”两种形式。

(一)家长直接“客串”

教师邀请具有某种专业技能优势的家长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即家长临时担任孩子们的老师,来园给孩子们上课。

(1)家长独立“客串”教师。由一位家长独立承担上课任务。这种形式要求家长面对班上全体孩子独立组织一次活动,家长既要管理活动秩序,还要能顺利推进活动。

(2)多位家长分组“客串”教师。独立“客串”这一传统的助教形式,让许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尝试让多位家长同时给孩子分组上课。这种小班化家长助教课堂一次邀请五六位家长同时进入班级,每位家长负责5-6个孩子,根据当月的教学主题,以区域活动的形式让每位家长负责一块内容,孩子则根据家长提供的活动内容自主参加活动。这种小组“客串”的形式,一方面便于管理孩子,另一方面也能够照顾到孩子的差异性。经过几次分组活动,许多家长能够发现“小班化”和“非小班化”活动中孩子表现出来的差异。非小班化教学中幼儿普遍表现得循规蹈矩,小班化教学中幼儿敢于大胆提问,师幼互动也明显增多。

(二)家长间接“客串”

有的家长由于时间安排问题、语言表达受限或组织幼儿的能力不够等原因,不适合直接组织班级活动,可以间接“客串”。

(1)过渡式“客串”。即家长把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授给教师,再由教师传授给幼儿。

(2)穿插式“客串”。教学活动时由老师主讲,当讲到专业领域的知识时,再请家长以介绍的形式穿插讲解或演示。

(3)助理式“客串”。家长资源不需完全体现在教学活动当中,有一些心灵手巧、育儿经验丰富的家长,也可以辅助的形式加入进来。如一些时间充足的全职妈妈和有手工特长的祖辈家长,教师讲解完以后,可以请这些家长进行操作演示。老年人心细,保育方面经验丰富,可以请他们尝试做保育助理,同时,也能使他们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放心,并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家长“客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家长“客串”活动在家园共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男家长“客串”教师弥补了幼兒园缺乏男教师的不足,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果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丰富的职业资源弥补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家长“客串”活动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家长在进行“客串”活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共育目标的达成:

(一)家长对“客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甚明确,认识模糊

不少家长对“客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不明确,导致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客串”活动时,很多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老师指导缺位,“客串”的效果不佳

客串活动前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家长不了解客串班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这种情况下,客串内容不容易被幼儿接受,活动就难以开展,达不到“客串”活动的效果,有悖“客串”的初衷。

(三)家长“客串”过程中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

教师的专业化是提升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儿童文学等知识作为支撑,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儿童化等特性。但是在“客串”活动中,由于家长没有经过专业技能训练,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容易成人化、抽象化,孩子不容易理解,加之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不专业,影响了活动的成效。

三、优化家长客串活动的策略

(一)建立家长档案

在利用家长资源时,要设身处地为家长考虑,多一点人文关怀,不增添家长的负担,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根据每个家长的业余时间及参与能力的不同,适度安排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幼儿园要广泛收集家庭教育资源信息,建立家长资源档案,针对家长的参与意愿与背景情况,安排适宜的“客串”活动。幼儿园通过建立家长教育资源信息库,储备家长的具体信息。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幼儿园可安排家长来担任义务工作,如指导儿童兴趣小组、向儿童介绍自己的工作、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等。此外,实际开展家长“客串”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有些宝贵的家长教育资源随着时间而流失,这就要求幼儿园及时更新幼儿家长信息,便于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加强教师的规范指导

“客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有专业技能要求的活动,同时学前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在客串者并非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情况下,为了让家长能始终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幼儿园活动,老师在组织时要有计划性、目标性,且要考虑可能性。首先,应该让家长明白“客串”活动的意义。帮助家长认识到“客串”活动不是让家长免费为幼儿园“做苦工”,而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孩子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个性的发展以及增进家园合作共融,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科学地引导家长开展活动。提前告知家长需要“客串”的活动种类与内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家长讲解活动目标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帮助客串者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内容、制定“客串”活动的具体方案,并对“客串”活动的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指导,让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其中。最后,教师及幼儿园管理者应给予客串家长充分的人文关怀,让家长在“客串”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不断地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收获与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完善家长“客串”的运行机制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家长“客串”活动是一种新的家园互动模式,要想使一种新的模式得以实行,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围绕管理人员、教师、家长、门卫等各岗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有利于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规范化。比如,管理层中负责家长学校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组织家长“客串”活动,在学期初,首先由家长委员会负责对家长进行宣传,根据家长的个人情况、参与意愿等分类建档建立信息资源库;其次,由幼儿园发出邀请,家长按班级孩子发展的需要申请“客串”内容,教师指导客串者准备,经过教师专业指导后再开展“客串”活动;最后,学期末在班级幼儿家长会、幼儿园全体家长大会等集体会议上对“客串”优秀的家长给予表彰或奖励等,提高全体家长参与“客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客串”活动有效开展。

本研究起源于班级开展的家长助教活动,我园在不断拓展家长助教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中,开始了“幼儿园家长客串活动的指导和操作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许多社会资源可以进一步挖掘,如社区教育资源、间接家长教育资源等。这都是社会办大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幼儿园家长“客串”活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深入下去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继续进行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家园教学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梦中家园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爱“上”幼儿园
温馨家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