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文艺活动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互构

2020-10-20郭明显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二人转价值取向

摘 要:文化大院在我国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大院的内涵更加丰富。吉林省四平市农业人口众多,因此文化大院活动的开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四平市地处东北平原,深受东北民间文化熏陶,当地人们对东北传统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喜爱不言而喻,民间更是流行“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俗语,足见其影响力。二人转中的许多剧目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向观众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广大农民接受和学习,从而实现文艺活动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互构。文章把二人转这种独具东北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作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剧目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探索文艺活动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互构。

关键词:文化大院;二人转;互构性;价值取向;道德标杆

注:本文系四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四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调查——以文化大院文艺活动为例”(SPSKA020)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郭明显 参与人:吕梦莹)。

一、在情节发展中晓之以理

二人转中有许多经典的剧目都与农民生活紧密联系,例如《刘三姐上寿》就彰显了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体现了父慈子孝的传统美德。《刘三姐上寿》讲述了山东省立成县刘员外夫妇和三个女儿女婿的故事。刘员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长相俱佳,嫁的郎君也属门当户对,唯独三女儿因长相丑陋许配了薛郎砍柴人。都是一母同胞,奈何父亲嫌贫爱富,一样女儿两样待。可怜三姐泪眼纷纷进寒窑,与郎君倾诉衷肠,刘三姐始终挂念父母双亲,奈何家境贫寒且自身长相不佳,始终得不到父亲的认同。这里刘三姐外表的“丑”和内心的“美”形成了对比。反观刘家两个姐姐,长相标致又嫁得如意郎君,完全符合刘员外对“完美生活”的想象,可是表面的“美”却被内心的“丑”反衬得更加鲜明。关于刘三姐的“美”和其父母姐姐的“丑”有几件事情可以对比:

(一)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有心回到我的娘家去拜寿,只因为家中贫寒无有半分文。我有心不回我的娘家去拜寿,二爹娘养活女儿该有多寒心。”薛郎在“打回干柴整两担,大街换上几两纹银”之后“买回寿桃往回转”。夫妻二人“盛装打扮”,只见刘三姐“有一块蓝布包在头顶,在发心别上筷子大半根。在上身穿上一件红大袄,八福罗裙系在腰心”。可怜那薛郎“身穿棉袄没大襟,灯笼裤子遮不住体”,这样的穿着是上不了台面的。只听得刘员外说:“死冷寒天不在家把穷日子过,来到我府来丢人,门君叫来要听真,你快把大门给我关上,不让他们进我的府大门!”面对刘三姐炽诚的拜寿之心,刘员外却毫不讲情面,所言所行令人寒心。老母亲眼见天寒地冻将夫妻二人领进府门,但也逃不过世俗偏见将二人带到马圈来。“老太太送饭来到马圈门”,“刘三姐把饭碗拿在我手心,但只见残汤剩饭狗都不稀用,碗里冰碴子冻了多老深”。

刘三姐和夫婿虽然生活艰难,但在爹爹生辰之际倾尽一切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可还是得了个冷眼相待。

(二)老天有眼,善恶有报

“刘三姐挖菜得了温凉盏,薛仁喜砍柴得了狗头金,一到京城去献宝,封了一个进宝大将军”,而另一边“刘员外做事伤天害理,得罪上方火帝真君。火光童子下了界,万贯家财被火焚”。在这之后,刘三姐和父母双亲社会地位发生转变。老员外万般无奈想投靠两个女儿,可是刘员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继承了他的虚荣与无情,不几日便将他赶了出来。

(三)峰回路转,父慈子孝

刘三姐和薛仁喜迎接二老进家门,“尊一声爹娘你老要听真,女儿我敬爹爹一杯水酒,我为我二老接风洗尘”。刘员外感慨:“一杯水酒不吃敬天地,敬一敬天下所有孝顺的人!”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接受和放下是对过去种种的释怀。二人转这种文艺活动的教化作用不局限于说词,而是通过情节走向引领观众进行内心建构。

二、在情节设置上彰显人文關怀

在《刘三姐上寿》这出剧中除了刘三姐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之外,其丈夫薛仁喜亦是如此,正是因为他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帮助刘三姐获得父母认可,感化刘员外。

(一)尊妻

薛仁喜虽为农夫,但他爱护妻子,努力营生。这一天薛仁喜砍柴回家,看见刘三姐泪眼婆娑,急忙上前询问:“口尊贤妻要听真,莫非说你也嫌我贫穷了?我何不写封休书把你休回家门。”这里写出的是薛仁喜的第一善,在家境贫寒生活困顿之时还能尊称妻子是“贤妻”,话语中包含了对妻子的尊重。其次主动提出写休书,宁愿自己当一个无情无义之人。

(二)爱妻

在了解刘三姐一心想为爹爹祝寿,“只因为家中贫寒无有半分文”,有担当的薛仁喜掷地有声地说“这件事包在了我的身”,“我打回干柴整两担,大街换上几两纹银,我买回寿桃往回转”。薛仁喜为了能让刘三姐回家祝寿,想方设法为爱妻筹得贺礼,这是薛仁喜的第二善。礼轻情意重,虽然贺礼寒酸,但却是薛仁喜倾尽全力换来的,这一片赤诚之心着实令人动容。

(三)护妻

在刘府,刘三姐和薛仁喜被安排进了马圈,吃的是残羹剩饭,寒冬腊月连碗里都冻出了冰碴。刘三姐寒心,“叫声丈夫领我回窑门,夫妻二人回家转,勤俭持家度光阴”。看到爱妻在娘家遭遇如此不公,薛仁喜领着刘三姐回到家,此后一生相依为命、福祸相依,这是薛仁喜的第三善。写完了薛仁喜的“三善”,剧情的发展进入了转折点。成了“进宝大将军”的薛仁喜帮助刘三姐,也使刘家父母得以安享天伦。

正是因为二人转中有许多能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作品,将广大农民更加直观地带入到剧情之中,苦人所苦,乐人所乐,二人转才能如此具有生命力,才能如此深入人心。二人转在情节设置上彰显人文关怀,让观众深受感动,能够给予观众思考,通过剧情映射现实生活,从而指导现实生活。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曾经采访过一名二人转老艺人石丫,她曾描述当时人们观看《水漫蓝桥》时的情景。《水漫蓝桥》讲述的是魏奎元和兰瑞莲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二人为了摆脱命运的束缚毅然决然地选择抗争,可最终魏奎元在雨夜被河水卷走,兰瑞莲不日也投河相随。观众被二人的赤诚之心打动,不忍他二人是如此结局,心中愤慨,在观看完演出之后竟拦住戏队,要求重演,重新编织故事情节:周玉景及带领的家仆追至蓝桥之时,桥面轰然坍塌,一众人等皆流入湍急的河水之中。观众看到此处这才拍手叫好起立喝彩,胸中一口恶气尽出①。这就是东北的二人转,它给予观众教化,也接受观众的意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三、在作品立意中凸显价值取向

二人转传统剧目中有不少歌颂英雄人物的作品,例如《长坂坡》,剧中描写了东汉末年战火纷飞,长坂坡之战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红柳子唱段中糜夫人将阿斗托付给赵子龙,强忍伤痛,离别之际表达出所有美好的希冀:“你可要苦水泡大学业有成”,“学忠义要学你二叔关云长;学勇猛你要学你三叔张翼德;学智谋你要学军师诸葛亮;学仁德学你的恩公常山将”,“为娘我临死一别望子成龙啊”。又如《包公赔情》《包公断后》,剧中的包公刚正不阿,面对贪赃枉法的侄儿包拯选择了正义,面对皇权包拯同样也选择了正义。观众们喜爱包公不仅因为他除暴安良,秉公执法,更是因为在二人转的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能够将普通百姓的心声付诸笔尖,写人之所想、所愿。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作品立意中凸显了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于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从而使观众构建一个积极进取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

二人转是东北民间文化的瑰宝,深深扎根于东北人民心间,也是东北民间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四平市文化大院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转在弘扬正确价值观念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通过二人转剧目研究,深挖以二人转为主的文艺活动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互构,有利于四平市文化大院的建设和发展。

注释:

①2019年11月6日,于长春东北二人转博物馆采访。采记人:郭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兰阁.东北二人转口述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2]田子馥.二人转传统剧目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3]孙大志.当代二人转史论[D].吉林大学,2014.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二人转价值取向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移动支付大战:从“二人转”到“三国杀”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烽火中的二人转
二人转的语言特征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