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学课程在江苏体育类高校中开展的探索性思考

2020-10-20陆矫张媛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组织学课程改革

陆矫 张媛

摘  要: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掌握组织学知识对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以及康复治疗学等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组织学也是从事运动促进健康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等领域的基础。而各大高校对组织学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情况却大相庭径。本文通过总结一些体育类高校组织学课程的开展情况和经验,为江苏省体育类高校组织学课程的开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执行方案。

关键词:组织学  体育类高校  运动人体科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b)-0068-05

Abstract: Hist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body and its related functions. It helps undergraduate in sports science learn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sports anatomy,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ore easily. At the same time, histology is also the basis for studying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sports promoting health. However, the impor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logy in universities are quite differ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n execution of histological course in some sports institutions, which help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logical courses in sports institut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Histology; Sport institutions; Human sport science; Course reform

在全民健身的戰略背景下,社会对体育与健康促进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体育类院校对关于运动与健康学科的发展越发重视,其专业设置越趋丰富。学校的重视和投入使得一些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学等专业在科研领域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期[1],但对人才培养方面还相对滞后。由于这些专业与医学领域存在着学科交叉,许多体育类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其所培养的本科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差的情况[2]。很多高校从事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教授与学者更偏好招收具备医学背景的本科生。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从这些学科的基础课程设置入手。组织学是医学门类下,从微观角度研究人体结构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使用显微镜实验仪器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各大体育类院校开展这类课程有一定难度。此外,前期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学等专业的一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对器官形态和生理上的影响。因此,如运动解剖学等基础课程宏观上的形态学,开展较为完善,而往往忽视了对微观形态学上内容的教授[3]。然而,这门学科是研究运动对人体微观结构变化的基础学科,想要获得运动科学领域高精尖的研究成果,组织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4]。但各大体育类高校对组织学课程的设置却大相庭径。笔者作为体育类高校的教师,主要从事运动与人体形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本文对体育类高校中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学专业的组织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在体育类院校中如何开展组织学教学和研究做出个人的建议。

1  体育院校组织学课程的开展状况

现有体育类高校运动科学相关专业,就其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具备许多医学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等。一般体育院校会对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的教学较为重视,一学期会开设64学时的课程。而由于组织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借助显微镜从细胞和组织的层面了解人体的构成。许多体育类院校碍于专业实验室和相关人才的匮乏,在开展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组织学的教学。在医学院校中,组织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从细胞和组织层面掌握人体的基本构成,还需要学生掌握人体在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层面上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由于专业性质,体育类高校根据学科设置和办学目标的要求,精简组织学的教学内容。运动科学相关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重点是对大体解剖的教学,而组织学的内容可作为学习大体解剖学的重要辅助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把组织学与运动解剖学相结合起来,在进行宏观解剖学上的讲解时,先从细胞和组织等微观角度教授学生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构成。这样的教学安排在运动运动解剖学的教材中可以体现出来。

体育院校采用的运动解剖学教材,多数设有与组织学内容相关的章节,并附有四大基本组织的模式图[5-7],但各大体育院校的开展情况差异性较大。早期,北京的体育类高校把组织学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运动解剖学教学中,主要教授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内容。随着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研究开展的深入,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组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识别不同组织的基础上,开展各种组织学实验课程,引领学生跟进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上海的体育类高校自张汇兰教授创建运动解剖教研室开始,便一直重视运动与形态学关系的研究,并在运动解剖学中增加了对组织学的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针对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进行深入讲解。组织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授课时间将近18学时。除此之外,上海的体育类高校还增设了病理学的相关课程,教授学生观察病理状态下的组织与器官的切片。江苏的体育专科院校对组织学内容教学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该地区的体育专科院校并没有相应的组织学课程,并且所使用的解剖学教材中也没有组织学相应的章节,因此,学生对于一些器官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到位,更难以进行记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一些综合性院校里的体育学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开展组织学实验的基本条件,缺乏具备组织学专业基础的教师,因此,很少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学课程的教学。

2  体育院校开展组织学教学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美国运动医学会近年就提出了“运动是良医”的口号[8]。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专家和学者把目光聚焦在运动科学领域。该学科中的尖端研究,如骨骼肌损伤与康复的分子机制[9]、运动员疲劳与恢复的生理机制[10],以及运动预防老年痴呆的生物学原理[11]等皆从组织、细胞甚至生物大分子等微观世界的角度去揭示运动对人体结构影响的规律,而对组织学知识的掌握是进行这些基础研究的前提。

组织学课程借助显微镜的使用教授了学生从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的微观角度认识机体的基本构成,更深入剖析了这些结构的相关功能。学生对组织学知识的掌握不仅促进其对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快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对于运动科学领域下的一些生物学研究则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组织学的相关技术,即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染色处理,使得细胞中的一些分子结构能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便于研究者观察这些细胞结构在运动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学习组织学是进行运动生物学研究的必经之路。此外,笔者认为体育类高校对本科生开展组织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医学领域中,组织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促进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医学类院校的本科生入学伊始便开始了形态学(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学习,然后再进行机体生理学的讲授。这种先结构后功能的教学课程顺序,有助于学生从机体的生理结构分析和记忆其相应的生理功能。同样对于体育类院校运动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具备一定的組织学基础,则能更容易掌握一些器官的结构和其相应的功能。掌握组织学知识促进了学生对器官解剖结构的记忆。例如,在讲授小肠壁的结构时,如果学生具备组织学知识,上课时教师指着小肠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从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至外膜层,一层一层讲述小肠壁的组织学构成,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小肠的结构,也理解了小肠所具备的吸收功能。

组织学知识把一些其他课程中复杂的概念化抽象为具体。生理学上的很多概念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学生对运动单位的概念就非常难以理解。笔者在进行运动生理学教学中,会给学生看运动终板的切片。学生对运动神经元轴突进入肌组织后反复分叉,形似爪状,末端膨大,并与多个骨骼肌细胞形成联系,这样学生就明确了一个运动神经元能与多个骨骼肌建立突触联系,正是这种结构使得人体能完成复杂而精细的躯体运动。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使得学生牢固掌握了运动单位的概念。此外,组织学课程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解剖列车中肌筋膜经线思路就是从组织学的角度解释了肌组织与筋膜结缔组织的力学传递[12];而组织学技术则为肌筋膜出发点理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肌筋膜触发点部位的病理切片显示了肌肉中挛缩结节的结构特点、所发生的部位以及其对邻近组织的影响[13-14]。因此,有了组织学基础,学生能更快速地接受这些新观点、新理念和新知识。

3  体育类院校中组织学课程开展的建议

3.1 组织学课程的设置

组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专业性程度较高,学习难度大[15]。笔者认为,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点是需要从微观角度掌握人体的构成。因此组织学课程设置要可以参照医学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在教学目的和内容上加以调整。以医学专业组织学的课程设置为例,他们所用的教材为《组织学与胚胎学》,学时为64学时,教学内容(详见表1)为四大基本组织、人体各大系统的组织学构成以及胚胎学等,教学模式为“理论课+实验课”。由于人才培养的目的不同,运动科学相关专业依据自身培养目标对组织学进行课程设置,做到凸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降低相应的学习难度。区别于医学专业把组织学设施为独立的课程,运动科学相关专业可以把组织学课程与运动解剖学课程相结合,并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突出教学重点。这样即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给学生讲解人体的构成,学生也可以更高效掌握所学知识点。许多运动解剖学的教材便是这样设计的,在绪论结束后,紧接着从组织学的角度描述人体的构成。

依照运动解剖学教材的编写思路[5-7],并参照之前体育类院校组织学的课程设计,笔者认为组织学的具体课程设置为组织学的教学内容放置在运动解剖学绪论后,运动系统总论前。可以先从四大基本组织的理论课入手,并以相应的实验课为辅助,让学生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知识点。然后,以四大基本组织为基础,深入讲解运动、呼吸、循环、消化等与运动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功能。学时设置:总学时设置为16学时,四大基本组织为8学时,主要器官的组织学构成为2学时,实验课为6学时。学分设置:组织学不需要另外设立相应的学分,对学生组织学的考核成绩可以纳入运动解剖学考核的成绩中进行汇总。

3.2 课程开展与考核方式

由于课程所设置的学时量较少,因此教学内容需做到精简且重点突出。采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授课形式。由于真实的组织切片图其组织结构特点没有模式图那么清晰,因此理论课的授课,先用PPT展示四大基本组织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组织结构,然后再使用组织切片图进行讲解。实验教学用来强化理论教学成果,在2节理论教学完成后,及时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实验课授课时,先对要求学生观察的组织切片进行讲解,告知他们需要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组织切片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去寻找自己的目标视野,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组织切片,并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实验课结束后进行让他们对所观察到的视野用红蓝铅笔进行描绘,巩固加深他们对组织的印象。另外,学校要做到坚持开放实验室,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每个实验室都安排专业教师给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开放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和补充,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或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观看组织标本,这也有效弥补了课内学时受限的状况。

学期教学完成后,采用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对组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组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满意度。学生考试的方式为操作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并写出组织名称。四大基本组织中随机抽取10张组织切片进行考试,要求学生不仅写出组织的名称类型,还要写出判断依据。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切片考试3个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为20%,实验报告所占比为20%,切片考试所占比为60%。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听课反馈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制定调查问卷,及时获得课程教学反馈信息。教师依据这些信息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4  结语

总而言之,组织学是运动促进健康专业领域人才提升其专业素养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是进行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体育类高校应当重视对本科生组织学内容的教学,并着力建设组织学实验室,引进组织学相关专业人才。考虑到运动科学相关专业和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水平的差异,高校在对本科生培养时,可以把组织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并与运动解剖学教学内容相结合;而对研究生培养时,则需要重视对组织学技术的培养。对于组织学课程的开展,许多体育类高校也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如何进行组织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发挥其对教学和科研的促进作用,還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葛稳博,梁文魁.“健康中国”引领下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8(5):216.

[2] 赵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类知识学习困境及对策分析[J].学校体育学,2019(12):143-144.

[3] 周蓉晖,王小燕,孙周智豪,等.新课程方案背景下研究生课程《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内容的思考[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7(2):38-39.

[4] 梁健,郝选明,曾志刚.组织化学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7(6):44-47.

[5] 胡声宇.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6] 杨桦.运动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

[7] 潘珊珊,于新凯.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8] Lobelo F,Stoutenberg M,Hutber A.The Exercise is Medicine Global Health Initiative: a 2014 update[J]. Br. J. Sports Med,2014(22):1627-1633.

[9] Zhang H, Lv J J, Huang Q M,et al.Histopathological nature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covery from injury in a rat model[J].Acupunct Med,2017(35):445-451.

[10]朱履刚.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11]王震.音乐、运动疗法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

[12]Myers T W.Anatomy Trains: 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and Movement Therapists[M].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1.

[13]Simons D G, Travell J G.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M] Baltimore: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1999.

[14]黄强民,罗露,郑拥军,等.老年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和治疗[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559-562.

[15]丁晓慧,王中华,江敏,等.混合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75-76.

[16]牛香兰,李春雨,霍小蕾,等.以树形结构模型为策略的组织学课程知识结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82-83.

猜你喜欢

组织学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爪鲵端脑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青年组织学》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