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体性教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2020-10-20杨永福
杨永福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价值,为了使学生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很多教师都开展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积极开展主体性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地掌握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课堂参与度;问题情境;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59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课堂结果,即传授了多少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往往会忽略过程和学生参与度,导致一节课上完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很多,学生掌握的内容也不少,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兴趣薄弱。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没有形成。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自主探究”中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开发数学学习的思维和情感。因此近些年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开展数学主体参与型学习的比较明确的可行的实施策略,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数学主体参与型学习策略和实施方法是应对教育体验性学习需求、解决教育尴尬现象的重要途径。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的要点在于教师应当使学生能够作为数学知识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善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展开充分地合作,这样将会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有效提高的目的。依托对作业内容的科学设计,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而且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课上所习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梳理与回顾。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学生本位主义课堂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并在课堂之中为学生创设出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以便让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的影响之下,能够秉承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现状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数学课堂,因此其数学课堂的学习非常关键,其课堂参与度非常重要。而目前,很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度不足,有效参与较少,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一)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为了确保教学进度,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将知识完完整整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而获得知识的积累。虽然教师也会提问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相对来说思考时间不足,往往很多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开始下一个教学环节了。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踊跃积极的往往是一部分学生,多数为学优生,他们思维活跃,专注认真,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常常能夠第一时间回答,与教师互动。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习依赖教师,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弱。因此,教师不能被部分学生积极踊跃的表象蒙蔽双眼而看不到不喜欢发言的学生,要真正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
(三)学生参与课堂方式单一
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其实有很多的形式。比如,可以通过师生问答形式来参与,通过小组合作来参与,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来参与,通过游戏来参与等等。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相对单一的,学生参与课堂多数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模式,或者是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实现的,而游戏、动手操作等形式则相对较少。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习者成为会学习者,也不利于教学者成为会教学者。当前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影响学生的并非知识障碍,而是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
三、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学习素养,必须要从课堂参与度着手,要先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得到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也才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课堂中营造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情境设定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所在,当学生处于能够让其精神集中的课上情境当中,其学习的效率将大大超过以往。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每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相应的问题,并借助设计好的问题在课上为班级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如此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瞬间被问题所吸引,每一个学生都会为了探求问题背后的答案而苦苦进行思索,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但确保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亦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如何破解问题的过程当中实现了对先前所接触和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的梳理,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在每次接触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之前,回顾此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而达到对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除此之外,在问题情境的浸染和影响之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得到唤醒,这将确保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卓有成效的。
(二)将科学的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当学生理解以及领会了数学思想之后,其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将表现得得心应手,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科学的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接触和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亦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逐渐领会数学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将得到增强与提高,而且这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亦有着显著的帮助作用,其能够实现对不同数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并且洞悉学习数学知识的诀窍。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将在这一过程当中强化自身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效用。
(三)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便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意味着学生可以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并在遇到问题之后能够积极地进行求解。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够跳出固定思维的巢窠,而是能够养成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从历史上来看,人类优秀的数学大师无不是有着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这才让其能够不满足于前人所取得的数学成就,而是可以做到不断地进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授课过程当中,为学生创设能够供其进行自主思考的契机,而不是如同以往那般由教师的讲解构成了一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获得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之后,其对于数学知识也必然表现出乐学的态度,同时,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也让其数学学习主体意识得到了激发,并且依托教师对学生展开的知识启发以及科学引导,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得到积极地转变,开始习惯于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其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特点,依托对问题的科学设计和提出,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当中去。
(四)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其学习方式是讨论、交流、分工,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会非常高,每一名学生都是小组成员,都需要在合作学习中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并且都需要抒发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情况,教师可以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交流,通过不同的分工来实现自己的课堂参与。具体做法是:合理分组,按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语言表达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前后四人组成一组;实现目标。目标一般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投影的形式出示;技能训练,训练中坚持要求做到发言有序,不机械重复别人的意见,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并积极参与组与组的交流。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分析了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现状,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产生质疑,并且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当然,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课堂模式的设计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中不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徐惠娜.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
[2]吴志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3(9).
[3]李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实验过程——小学数学“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路径初探[J].教育视界,2018(Z1).
[4]梁伙娇.浅析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