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发展,落实化学素养教育

2020-10-20沈雪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思维课堂

沈雪峰

【摘    要】  思维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化学课程价值体现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将课堂与思维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领,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进阶提升,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思维;化学素养;课堂

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科学类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特点,有着独具特色的素养。初中教育阶段主要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发展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流程、整合知识内容,全面落实化学素养教育,发展学生化学思维的同时,努力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

一、巧妙引入生活实例,激活学生化学思维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不仅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生活化元素,现实生活中更是存在着广泛的化学现象,这是发展思维与落实化学素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围绕课题主题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生活实例,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有机整合在一起,为其带来一定的亲近感,有助于化学思维的激活,吸引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思考与探索中。

例如,在实施“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时,教师演示小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询问: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学生看到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有酸性,讲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质,有的显酸性,有的则显碱性,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含有酸。课件中同步展示桔子、柠檬、食醋等图片,并介绍生活中的“碱”,像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让他们了解到酸与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接着,教师拿出盐酸、硫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设疑:怎么鉴别酸与碱?学生思考后说出紫色石蕊试液,并补充内容无色酚酞试液,然后组织他们分组实验:每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使其观察现象、讨论结论。

如此,教师借助生活实例巧妙引入新课,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其思维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进一步增强他们探究物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利于化学素养教育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初中生虽然思维活跃,假如缺乏有效引导的话极易丧失目的性,他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表面,很难起到实质性效果。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为借助思维发展落实化学素养教育,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课堂提问,问题尽量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明确的思考方向,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其思维产生碰撞,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落实化学素养教育。

在教学“燃烧和灭火”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两幅画面,一幅是火箭发射,另外一幅是森林大火,介绍:燃烧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让燃烧为人类提供服务,并非灾难,就要学习一些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接着,教師演示“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提示学生思考:如果魔术在黑夜做,首先能看到燃烧发出什么?假如魔术在寒冷的冬天最容易感觉到燃烧释放出什么?他们知道是光和热量,使其了解燃烧的定义。之后,教师设置如下问题链:

问题1: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你觉得燃烧需要哪一类物质?

生1:需要燃料。

问题2:仅仅燃料够吗?如果我把点燃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的容器中……

生2:还需要氧气。

问题3:那么,如果仅有燃料和氧气,就一定能燃烧吗?

生3:对温度也有要求。

在教师问题链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自主归纳出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充分接触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随后组织他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究。

上述案例,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减少无效或低效学习行为的出现,使其在问题导向下慢慢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化学素养。

三、注重化学实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的还原和验证,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割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实验探究,赋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提倡他们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动口交流,使其深入探究实验现象和原理。而且在初中化学实验环节,教师可适当融入一些思考性与探究性任务,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思考,使其认真观察和分析,在互动中理解化学知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落实化学素养教育。

比如,在进行“溶液的形成”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把适量的氯化钠、白砂糖、硫酸铜晶体分别同100毫升水混合,启发他们分析、讨论:每一种混合物各位置的颜色是否相同?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有固体析出?使其归纳溶液、溶剂与溶质的概念,并说出实验中的溶质与溶剂。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将水与碘、水与高锰酸钾、汽油与碘、汽油与高锰酸钾分别混合,研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液中不同的溶解性,然后操作实验:把水和乙醇、高锰酸钾溶液和乙醇混合、振荡,观察现象,设问:溶质可以是液体与固体,能是气体吗?使其举例说明,巩固对溶质与溶剂的认识。之后,学生进行实验:把水和油混合在一起,观察前后缓和现象的不同,倒掉后分析试管是否干净,使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怎么把试管清洗干净,引领他们自主探究和得出结论,了解乳化现象。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始终以探究性实验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使其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有关溶液的概念,借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结合化学知识特点,从生活实例、课堂提问、实验探究等视角切入,全力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其思维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从而落实化学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思维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探讨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互动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