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2020-10-20魏小宁
魏小宁
摘 要: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科目。小学阶段,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小学语文知识教育及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特征及学生特点,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教学的相关方式。因课型而异、思维训练等教育方式可有效促进小学语文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教学经验积累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37
语文作为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沟通、表达、认知世界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我国教育部提出《普通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对“核心素养”教育进行全面阐释后,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目标”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向核心素养靠拢”的发展方向。目前,虽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对教材、教育目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在教育方法层面一直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法体系。
一、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三要素中,语文是学习内容,知识增长适应社会是语文学习的“泛目标”,以上两个要素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基本构成学习结构,第三要素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作为学生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路径,是关系学生学习效果、效率的关键因素。
所谓语文学习方法,通常是指:“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及路径、流程,通过方法,使学习者能够快速、便捷、深切地实现语文学习目标,高效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就语文学习方法而言,我国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古代文学作品《学记》曾记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意思是:学习方法好坏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当的学习方法则会耗费学生精力,使学习效率下降徒劳无功。
结合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现状,目前我国该阶段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主要归结为高效学习法和无效学习法。高效学习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掌握语文知识学习内容,并且自觉运用语文知识,利用较短的时间实现语文核心素质、智力、能力的提升。相反,无效学习法在学习目的模糊且学习流程不合理的影响下,将导致学习机械而反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呈现被动、死记硬背状态,知识的应用较为呆板,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且精力、时间的消耗量较大。因此,在关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知识合理化的同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密切关注教学方法、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小学生高效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小學语文教育内容特征及相关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特征
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我国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设置,教材内容基本包括:“古诗词”“说明性文章”“科普阅读”等多种体裁,主要的学习路径基本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古诗词辨析”等。总结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复杂多变”“博大精深”的特征。
(二)小学语文教育方法问题
面对语文教育内容“复杂多变”“博大精深”的特点,依靠“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古诗词辨析”等单一的教育形式固然能够完成基本的教程安排,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其对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难以保障。虽然我国对教育质量的考核以应试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但是语文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强调“分数考核”的同时,也应同样注重实践效果。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大多数学生家长对语文的重视多来自孩子的升学。因此,面对单一的教育方式,家长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没有足够的重视。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学习方式单一。目前我国语文知识体系内容逐渐丰富,但是学习方式仍旧以“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古诗词辨析”等方式方法为主。而当代学生生活在先进的社会文化及网络环境下,其视野较为开阔,因此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其注意力下降,专注度较差,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语文教育内容复杂。信息时代,文化大爆炸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冲击十分深远,语文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不断加速变化,语文教材内容容载形式越加丰富,且都具有较强的社会哲理。小学阶段,虽然在现代化社会的熏陶下学生的生活经历有了较大的丰富,但是心智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提升,面对丰富的语文题材及深奥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明显不足。
3.语文教材与社会发展联系不足。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及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体现在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如文字储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并且,小学语文的实践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渐渐转变,小学语文学习对于小学生的生活的辅助作用日渐凸显。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的作用日益凸显,小学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必须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学习主要集中于“识字”“阅读”,且主要内容以传统诗歌、文学作品为主,语文教材与社会发展联系不足。
4.语文学习目标及思想传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小学语文作为国家应试科目被家长及学校高度重视,不仅是小学生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更是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小学语文的评价意义,个别学校及家长对小学语文的重视更侧重于成绩的提升,对其实用性不够重视,单纯强调语文学习的成绩观念。而实际情况是,语文学习除了对文字、阅读、欣赏、写作等重要的促进作用之外,更是帮助人们完成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传统语文应试观念”忽视语文对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导致语文教学无法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及意图。
(三)小学语文教育方法探索
小学语文作为儿童启蒙、成长的关键学科,迎合时代发展,改变学习观念,强化知识运用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其意义所在,因此,结合当下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合理的学习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师自身的榜样性作用。教师作为教育主要的实施方,本身具有较强的榜样性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明确自身的榜样作用,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态度为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因为自身的教育角色而忽视自身的学习,课堂教育的过程既是教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自身“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抱着这样的态度完成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能促进教育探索,而且能为学生求知树立学习榜样。
2.以引导为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限的教育实践,单纯的课堂教导,往往只能完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所以,学生课下自学成为成绩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小学语文不同于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阅读、课外文学品鉴,因此,自主学习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面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问题,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语文课下自学方法指导。例如,阅读理解教学,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文章,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传统的阅读理解教学,教师主要通过领读与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未来教师可以考虑引导式教育,通过1至2篇典型阅读资料的分析,教授学生初步的阅读技巧,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1至2篇的文章阅读,再进行更深一层的讲解,且讲解文章仍保持1至2篇。循序渐进,通过引导示范行为,帮助小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功课。经过日积月累,小学生就可以逐渐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读书方法。
3.以课为主的不同引导教育方式。虽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度相对较低,但是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却较为广泛,教育容量庞大,因此就出现教育方法是否通用的问题讨论。具体的教学实践显示,不同的课型,必须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基于教育方法的学习方法也将产生差异。例如,小學语文古文阅读理解中《晏子使楚》一课,该内容有别于现代文,文中词语所表达的含义与现代文往往不同,且古文文体的用词中有较多生词,以现代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明显行不通。教学《晏子使楚》时,首先应针对文中对话较多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对话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完成语言背后的思维提升。综合而言,针对古文类体裁,首先应提出学习方法及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最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通顺度。
4.改变教育关键,联系实际完成语文教育思维植入。教师应拉近课堂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实践关联。教师应根据教育内容的深层次目的,寻找是否存在与社会相关的共鸣现象,或者理论贯通问题,并在课堂教育中完成场景带入,使学生不仅完成知识学习,而且掌握知识运用方法。即强化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实践性,通过场景变换拔高语文教育的思维精神层次。
5.改变教育观念,从兴趣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态度。学习的第一目的是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及社会的适应性。虽然如今很多时候国家通过考试的方式完成人才的选拔,但是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考试及成绩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它只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初级教育与高级教育具有连贯性,家长及学校应更为重视学习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根本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其教育作用及应用价值远超出其他学科,因此在语文学习方法改善中,教师及家长应首先明确这一观念。在明确语文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语文教育不能只单纯依靠教师的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重要,所以教师要努力思考,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我们知道,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主要的促动力是情趣,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兴趣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鼓励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完成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梓超,筱雪.学会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以国外化学会为例[J].学会,2019(5).
[2]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