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进行语文要素训练
2020-10-20刘朝芳
【摘要】随着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语文要素”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语文要素指什么,如何将其训练落到实处,这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由于其概念和实际操作的含糊性、不确定性,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乱象,这与教材改革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基于此,只有将之细化为教学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是上好新教材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点;落实;思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135-02
【本文著录格式】刘朝芳.阅读教学如何进行语文要素训练——以统编教材七下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27):135-136.
统编本教材阅读单元利用“双线”组元,即“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就是指“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这些语文要素训练呢?
一、明确单元主题,梳理教学点
每册教材中,需掌握的语文要素会被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并且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设计。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其中七年级下册的阅读方法是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概括中心、厘清思路等。这些教学点主要出现在每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从单元提示中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梳理出各个教学点,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如读七下第一单元的提示,从第一段可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第二段,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下列语文素养点:主要阅读方法是精读;能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能找到关键语句,并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初步了解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能明确文本的细节描写及作用;能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再如七下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感受家国情怀,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点为:阅读方法仍是精读;学会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抒情方式,体会情境,感受作者情怀;学习做批注,有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也可以看出,第二单元的教学点明显比第一单元要深入。
二、坚持一课一得,分配教学点
综上所述,这么多教学点,我们不可能每篇课文、每一课时都将之全部落实,那样做看似面面俱到,其实反而面面未到,并且让师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因此,教师要树立一课一得的观念,要根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每个课时侧重一两个教学点,把教学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到每篇课文和每节课中。以第一单元为例,其教学点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课时 单元预习课,主要任务:初步课文内容,了解作家作品,扫清字词障碍等。
第二课时 《邓稼先》,教学点: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初步了解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
第三课时 《邓稼先》,教学点:找关键语句,并揣摩品味其表达的妙处。
第四课时 《说和做》,教学点: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明确文本的细节描写。
第五课时 《说和做》,教学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第六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第七课时 《孙权劝学》,教学点:疏通字词,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第八课时 《孙权劝学》,教学点:找关键语句,并揣摩品味其表达的妙处。
其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点的安排,随机变动授课顺序,上面第三课时和第八课时有共同的侧重点,就可以上完《邓稼先》后,接着上《孙权劝学》,以便将前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在后课加以运用,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也体现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这样,每一课时的教学点确定后,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做到胸中有丘壑、游刃有余了。
三、注重科學引导,落实教学点
教学点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轻松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保持盎然的兴趣在语文世界感知、理解、品味、评价呢?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引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指导学生思维。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指导思维就是教给学生遇到某个问题时,应该想什么和应该怎么想;就是教给学生怎样想得全面,怎样想得深刻,怎样想得周到,怎样想得具有创造性。如果对学生的思维指导得当,那么长期以来学生文本解读浅表化、写作表达条理不清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落实教学点也会事半功倍。我在教学七下课文《台阶》时,是这样指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
师:父亲毕生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
生1:造一座高台阶的房屋。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表明父亲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自己地位高。
师:房屋造好了,父亲的梦想实现了吗?
生1:实现了,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准备,终于造好了一栋高台阶的新房子。
师:从这方面来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父亲是一个有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老实厚道,吃苦耐劳。
师:是的,父亲的形象是我们所有父辈们的缩影,本分善良,朴实勤劳。既然理想实现了,父亲感到快乐吗?请大家看课文思考。
生2(跳读相关段落):不快乐。他反而显得很局促难堪,头发都“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老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大家讨论一下原因。我们思考问题不要只选定作者赞美什么这一个角度,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比如作者在揭示什么,批判什么。
生2:我觉得父亲真正的理想是希望自己有地位,受人尊重。可是房子造好后,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应提高,所以觉得失望失落。生3:父亲一辈子的理想就是造高台阶的房屋,房屋造好了,父亲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所以加速了衰老。作者觉得老一辈人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悲剧。生4: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告诉人要谦虚低调,不露锋芒。父亲老实巴交了一辈子,突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突然有了高台阶的房子,他不敢高调。作者揭示了传统农民谦恭自卑的性格特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我们要学会多角度思考。
从上可以看出,开始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所以对文本的解读流于浅层化,后在教师指导下,从“作者揭示、批判”的角度去思考,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呈现深度化和多元化,而这也正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点。教师平时可多指导学生逆向思考、多角度思考、周密思考等。
教学要有策略。教学切不可教师一言堂,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其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最好多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策略。七下第四单元一个教学点是,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怎样落实这个教学点呢?上《最苦与最乐》我是这样设计的: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1.(原句)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的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改句)人生在世,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就觉得压力大,苦不堪言。2.(原句)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改句)那么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的忧虑呢?
教学《陋室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找出文中唯一的两个散句。2.请把第一个散句“斯是陃室,惟吾德馨”改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式的骈句。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全文通篇使用骈句,单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写成散句,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种设计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文章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启发他们初步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第二种设计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逐步体会到文本的主题以及骈散句不同的作用,由上一课的关注语言表达形式深入到体会其表达效果,由此,教学点得到顺利落实。
四、结语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讀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本荣.天梯石栈相钩连[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8(6).
[2]潘继云.谈谈“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教学[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8(10).
[3]李雅琼.让图书馆资源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又一阵地[J].教书育人,2019(1).
[4]杨洁.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阅读方法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5]李文洪.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
[6]郭文国.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运用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