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20骆春萍
骆春萍
摘要:初中美术课堂作为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体会生活之美、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不仅教会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学和感悟艺术的魅力,还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美学教育的起源,是我国历史传承中留下的瑰宝。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的熏陶作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艺术教学,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时,也培养了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美术 运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美学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应注重传承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养成弘扬传统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习惯。
一、重视文化引导,培养传承意识
1.教师授课方式僵化
初中生正处于养成思维方式、形成社会认知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授知识点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少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历史,以及选择临摹作品的寓意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只是单纯地进行线条训练,难以感悟美、创新美,忽视了对作品的感悟。为了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不断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革授课模式,注重学生的精神追求
通过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教师要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认识到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境界,感悟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同时,教師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艺术的内涵,提高他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艺术价值,感悟历史文明蕴含的情感魅力。
如在教学“纹样”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不同年代纹样的变化历程,追溯纹样变化的历史渊源,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分辨不同纹样所代表的不同元素。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普及各种元素在当下艺术领域的运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体会艺术的习惯。
二、改革教学内容,拓宽传统文化范围
要想实现艺术欣赏与精神培养的融合,教师就要充分把握授课内容与课程结构,在教学设计上挖掘教材蕴含的精神元素内涵,了解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倾向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另外,教师可以单独建立教学课程单元,通过欣赏国画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名家的优秀作品,学习国画中留白、点墨等艺术效果,再让学生自己动笔,在临摹、绘画作品中体会国画带来的身心碰撞,感悟国画的美。
三、增强美术教学实践性,实现教学模式再创新
要想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发挥美术课堂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教师除了要转变授课观念,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变革与创新教学模式。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又升华艺术境界,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讲课内容与生活相融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艺术在日常物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
随着现代网络平台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可以建立线上教育模式,创新美术授课途径,打造教师与学生间艺术交流的新平台。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许多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很难让学生面对面地观察学习,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平台,通过视频展示出优秀作品,如皮影戏、雕刻、年画等。这在学习艺术作品构成要素的同时,又传播了民族特色背后蕴含的历史,加深了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领悟,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创新作品展现形式的兴趣。
四、结语
美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审美水平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至关重要,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现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总而言之,民族精神与美学鉴赏的融合将作为美术学科发展的新动力,弘扬传统美德,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万竹青.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覃汝妮.传统民族文化素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王继瑞.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