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产业结构视域下高质量经济发展研究

2020-10-20郭婧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摘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产业升级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是有效抓手,可以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率、系统化的服务和支撑。城阳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体制的深化, 产业规模化、精细化的趋势更加强劲,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市场潜力很大,应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 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调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

为研究城阳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20年6月对城阳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49份,其中制造业183份、建筑业33份、房地产开发企业18份、批发零售业27份、住宿餐饮业7份、其他服务业企业72份。现根据调查结果,对城阳区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情况进行分析。

(一)物流服务需求

根据调研数据, 54%的企业有物流服务需求,其中制造业达到72%,表明城阳区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空间较大。各种物流业务中38%的企业没有采用物流外包形式;21%的企业只是部分外包, 全部外包的企业占41%。有物流外包业务的企业, 包给城阳区内的占47%,包给区外的占53%。由此看来,城阳区企业物流外包意识已明显增强,但仍应考虑鼓励企业物流业务外包, 大力支持本地物流市场的发展。

(二)技术服务需求

调研数据表明, 仅有30%的企业有技术服务需求,其中制造业占33%。而有技术服务服务需求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是自我研发、自我设计,技术服务需求采取外包的仅占33%,而外包公司选择城阳区内仅有26%,大部分企业选择城阳区外、甚至青岛市外的企业外包技术服务。调研结果表明城阳区企业技术外包意识还有待挖掘,围绕新产品开发、工艺以及管理咨询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市场潜力较大。

(三)信息服务需求

2019年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调查结果显示,城阳区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网站的企业占比为46.2%,有信息化投入的企业占比84.6%,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的企业占比为87.9%,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只有31.1% 。说明当前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总体水平较低,发展潜力较大。调研结果显示, 36%的企业采取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形式,而选择的外包企业仅有15%为城阳区内企业,85%为城阳区外企业,表明城阳区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落后,需进一步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四)人力资源服务需求

根据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及劳动工资报表显示,17%的企业有劳务派遣人员。劳务派遣是目前全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中发展最快的一项业务。调研结果显示,服务业企业对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比例(46%)明显高于制造业(35%),表明当前制造业企业已形成相对的稳定人力资源队伍, 短期内不会产生很大的需求变动,目前集中于研发设计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对有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的企业,50%以上选择服务外包形式,其中46%的企业使用城阳区内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表明城阳区人力资源服务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五)金融服务需求

从调查结果看,房地产业对金融需求占比较高,达到50%,交通运输行业为44%,批发零售行业33%,制造业为22%,表明制造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稳定, 已度过起步或快速成长期, 资金已不再是制约企业的关键要素,非制造业企业在起步或快速成长中急需相应的金融服务。

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促进研发设计、商务服务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最终通过创新发展,激发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活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1)创新研发设计。鼓励区内制造业企业拓展研发设计服务,建设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发挥现有科研机构和院校作用,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科技孵化器,吸引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科技企业入驻。支持利用老厂区、闲置载体,打造一批集成化“创客空间”。

(2)发展现代物流。发挥空港物流园、棘洪滩现代综合物流园核心集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配送物流和电商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做强金融保险。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不断发展产权、期货、债券、信托等直接融资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服务能力。创新发展蓝色金融、离岸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业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构建多主体、多层级金融体系。

(4)开创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工业企业服务化。加强推进面向先进制造业领域的软件开发及产业化,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鼓励发展服务外包,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二)加强服务业的融合创新,破解产业升级难题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励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把加快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作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钥匙。

(1)鼓励先进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将融合发展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关键。

(2)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进行定制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生产。和传统制造业生产、分销、物流、零售的模式相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入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也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找到自身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

(3)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控制与运营、质量管理和后勤支持等环节向专业化、高端化攀升,并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整合。

作者簡介:郭婧,女,山东青岛人,汉族,中级统计师,本科,研究方向:经济。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