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稳定的封建帝制轰然崩塌
——《辛亥革命》的光影透视

2020-10-20刘火苟

海峡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帝制皇权辛亥革命

■ 刘火苟

《辛亥革命》电影海报

一、《辛亥革命》的光影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的是20世纪初,暮气沉沉的晚清帝国统治气数已尽,以孙中山为首的一大群仁人志士组织了旨在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革命政党,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二十多次武装起义,历经失败而最终于辛亥年(1911)在武昌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故事。电影时长120分钟,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生动地展现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革命精神。

《兴盛与危机》

影片叙事节奏时而沉缓,时而迅疾,时而顿挫,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如秋瑾奔赴刑场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麻木的路人,黄兴带领林觉民、喻培伦等革命青年攻击两广总督府的视死如归,孙中山周旋于英美德意等列强宣讲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坚毅正气,袁世凯盘算着篡夺革命果实面对群僚那老谋深算的诡异笑容,等等,光影交错,场面斑斓,仿佛让人置身于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中。

影片结束时,用字幕无声地讲述:“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音乐深沉哀婉,抒泻无限慨叹。影片终了,然而在观众心中引起的感动却是激越有声,振聋发聩的。因为,就是这场伟大的辛亥革命,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座重大的里程碑,它让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超稳定”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中国人民从此不再有皇帝,不再有君主专制,“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华民族“进步的闸门”,从此逐渐迈上了民主共和之路。

二、超稳定的封建帝制

武昌起义后的孙中山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认为中国史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的治乱循环的帝制专权的怪圈。为此他们提出假设:其表象背后,是封建帝制形成的超稳定的内部系统,即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组织力量,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三结构凝聚成一体化调节力量,这种组织结构在遭受农民起义等暴力冲击时,即使改朝换代,但体制力量仍然能够很快有效恢复,并且重新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1]这样固若磐石的强大组织力量,既摧毁了唐朝繁荣的商业贸易的生机,也摧毁了《清明上河图》所展现宋朝蓬勃的经济生态,更摧毁了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我们似乎可以假设,如果不是强大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如果不是《辛亥革命》里孙中山、黄兴、林觉民、喻培伦等仁人志士抱持的民主共和思想和舍身救国的革命实践,如果不是后辛亥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恐怕今天我们还生活在帝王统治的阴影下,为奴三千年!

戊戌变法六君子

无独有偶,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中,梳理了英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对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福山认为,良好的政治秩序由国家建设、法治及负责制政府三个重要组件构成。[2]战国时代,中国各宗族王国通过兼并战争,早早地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官僚体制(秦始皇缔造的王朝),皇权至高无上,垄断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力量。在法治方面,皇权就是法律,对统治下的一切臣民都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除了对“天道”近乎虚幻的道德责任,封建皇权缺乏实质性约束。福山的观点和金观涛的看法相似,都强调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家观念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运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历经统治者的长期改造,儒家宗法思想屈从于皇权,虽然有所谓天道的道德监督,然而难以真正约束皇权。在负责制方面,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农民未受教育且被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而士族阶层受意识形态教化,读书人学而优则仕,自身是官僚阶层或者官僚阶层候选人,必然自发地维护封建秩序。可见,在封建帝国,由于缺乏有效制衡皇权的社会力量,因而难以形成双向负责(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负责制政府。法治及负责制政府是制约国家权力体制的两大力量,二者的长期缺失无疑使国家权力异常强大。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模式,在以君臣父子的礼教等级观念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润滑整合下,牢固地维系着我国封建统治秩序。在封建帝国内部,即使遭遇挑战,也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封建体制难以发生质的变化。

孙中山

袁世凯

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

三、封建帝制的轰然崩塌

近代鸦片战争严重地破坏了晚清帝国的封建秩序,超稳定结构开始受到系统以外的强大力量的冲击,清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范围日渐缩小、力度逐渐减弱,社会力量开始慢慢累积。为了维护帝国专制统治,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不触动统治根基下进行改革。然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随后维新派通过光绪帝发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因触及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很快遭到打压而失败。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施行一系列新政。然而,1911年5月,清廷“皇族内阁”的预备立宪骗局被戳破,彻底摧垮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最后的耐心,改革既然没有了出路,那么就只有革命图存。人们认识到,只有彻底消灭满清封建统治,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于是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新军攻占了湖广总督署,彻底点燃了革命之火。此后在短短一个月内,各地纷纷响应,全国十八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隆裕皇太后下诏,宣布六岁的宣统皇帝退位,从此绵延中国两千多年的“超稳定”的封建帝制轰然崩塌。

四、怀念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很快被军阀窃取,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不再在帝制王座下卑躬屈膝,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刚刚过去的2019年,举国上下隆重地庆祝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7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成就令世界瞩目,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代以后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早已被改写,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当然,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还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们怀念辛亥革命,怀念旧时代下这场追求人的自由、尊严和幸福的崭新革命。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没有亿万中国人民的政治启蒙与思想解放。今天,我们怀念辛亥革命,让这部人民创造的伟大史诗,在心中往复萦绕。新时代下,人们的境遇已极大改善,但是仍然致力于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创造那更加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正是电影《辛亥革命》想要告诉给我们的道理。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猜你喜欢

帝制皇权辛亥革命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
辛亥革命组画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