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协同演进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研究
2020-10-20孙红军
熊 焰,孙红军,周 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8)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各大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作为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有大量的企业走出了国门,在全球的创新网络中逐步站稳脚跟。而后发企业如何在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环境中脱颖而出,这是值得学界和企业来共同探讨和研究的。在全球创新的多重嵌套下,创新资源的国际流动、创新主体的互动、创新制度的国际化都在不断弱化国家的创新边界[2]。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组成了企业所要嵌入的多重复杂的全球动态创新网络。Wahba J等[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本土创新网络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知识的不断积累;Dai O等[4]研究发现海外创新网络的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发展,也即企业对创新知识的利用得到了有效的转化。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静态实证的研究视角分析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探索与转化的影响,比较缺乏对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动态深入研究。所以,本研究试图基于动态学习的知识流动研究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描述和量化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的协同演进过程,并进行模拟其动态演化过程,更加细致的分析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提升之间的交互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转化关系,揭示企业在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入背景下的动态学习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
1 理论基础与建模思路
1.1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的相关研究,是基于网络嵌入的研究理论基础之上。有关于网络嵌入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Granovetter[5]对于嵌入性理论在社会经济学中的开创性运用。后来的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嵌入性理论。许冠男[6]研究认为企业通过网络嵌入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的各种资源,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绩效;Figueiredo[7]研究发现网络嵌入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绩效。而在近些年,国内外学者纷纷从双重网络嵌入等研究视角来研究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的相关问题。Andersson等[8]最早提出“双重网络嵌入性”的概念,并用其研究了国际化情景中双重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的结果是企业对本土国家和海外国家知识和资源的探索、整合并不断利用,并且在嵌入创新内外部环境中不断进行适应、重构、演化的过程[9]。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基础,提出企业的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能力由三大核心要素进行驱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10]、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11]、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12]。
1.2 企业动态学习能力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之间的关系
已有研究证实,众多公司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的探索、积累、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学习时产生的知识流动是企业国际化中的基础性因素。从当前的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知识探索是其嵌入本土创新网络的基础[13],海外知识内化是企业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并不断进行创新的不竭动力[14]。而作为企业动态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知识探索与转化在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中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土国家的政策[15]、东道国家的政策[16]、公司的创新嵌入战略等都会影响到动态学习在企业中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17]。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经过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不断推动,已经为当下的经济全球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鉴于上文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的动态演进模型,模型如下图1所示。企业的动态学习能力的演进过程是其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所组成的全球创新网络时知识的内外探索、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在演进时,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是企业动态学习能力不断演进的三大主要驱动要素。
图1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动态演进模型
1.3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协同演进因果关系分析
基于本文的研究模型(图1),以本土网络知识探索能力、海外知识内化能力和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为三个主要关注点,基于知识流动管理和创新动态演化理论的研究基础,进行本研究的设计:分析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时的知识探索、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时的知识内化、全球创新网络的知识流动、企业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机制。
本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在上文的理论模型基础之上,构建基于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内在的复杂动态演化关系和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后,进行仿真分析。因为本研究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具有相互的、非线性的复杂联系,而系统动力学在解决这种变量间具有相互影响的、非线性的关系研究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对变量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机仿真,所以用系统动力学来分析、仿真本研究是非常合适和有效的。在本研究的理论模型的基础框架下,主要构建了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具有交互关系的3个子系统:本土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和企业动态学习能力提升子系统。
(1)本土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如图2所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会促使企业在创新进程中感到知识的缺乏,就会促使企业主动嵌入本土的创新网络进行知识探索,随着本土创新网络知识的不断吸收和利用,又会促进具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升。因此该子系统的第一条正反馈回路为:企业创新绩效↑→知识缺口↑→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企业创新绩效↑。但是,随着企业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程度的加深,其所吸收和转化的知识会逐步趋近于同质化,这样知识的异质性就会降低,就会使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减弱,因此该子系统的第一条负反馈回路为:企业创新绩效↑→知识异质性↓→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企业创新绩效↓。
图2 企业本土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
(2)企业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如图3所示,企业在嵌入到海外创新网络时,其获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的能力会受到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海外创新网络的竞争复杂程度的影响。当获取到一定的海外知识以后,进入到海外知识内化的阶段时,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的可获得性和企业对知识的筛选能力以及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会对其产生影响[18]。企业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筛选能力会被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异质性、企业内部的知识缺口和其动态嵌入能力等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子系统中的一条主要正反馈回路为:海外知识内化↑→企业创新绩效↑→知识缺口↑→知识筛选↑→海外网络知识内化↑。
图3 企业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
(3)企业动态学习能力提升子系统:如图4所示,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当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提升到一定水平后,企业就会制定更高的创新嵌入战略,这会促使企业创新知识的缺口增大,因而企业就会扩大对嵌入创新网路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并且,随着企业创新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会不断增强与海外创新网络参与方的协调合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20],从而也会促进企业的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本子系统的主要正反馈回路为: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企业创新绩效↑→知识缺口↑→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企业创新绩效↑。
图4 企业动态学习能力提升子系统
2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系统建模
基于本土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和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子系统三个模块的因果关系分析,建立了本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5所示。该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变量、主要函数方程式、函数值将分子系统进行如下设定。
图5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2.1 企业本土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
企业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根据现有的研究,其各种嵌入成本的投入、公司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和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的完善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21]。而影响嵌入投入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创新知识缺口和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等;伴随着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其企业内部就会增大创新知识缺口,从而加大嵌入投入和增加创新相关的科研人员,还会主动积极的完善嵌入创新网络的流程,以确保公司的良性健康发展。所以可以得到下面有关企业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相关公式:
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β1×嵌入投入+β2×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完善度+β3×科研人员 (1)
嵌入投入=企业创新绩效γ1×知识缺口γ2×竞争环境复杂度γ3(2)
科研人员=企业创新绩效γ4×知识缺口γ5×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γ6(3)
创新嵌入流程完善度=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γ7×知识缺口γ8(4)
知识缺口=嵌入战略×企业绩效 (5)
在公式(1)中,β1、β2、β3分别为嵌入投入、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完善度、科研人员等因素对企业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假定β1+β2+β3=1。在公式(2)—(4)中,γ1—γ8分别为相关影响系数,现假定:γ1+γ2+γ3=1;γ4+γ5+γ6=1;γ7+γ8=1。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代表的是企业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母国一般都会支持其先嵌入本国的创新网络,带动本土相关企业的大力发展,因此会在资金、税收、人员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为了本文研究方便,对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度取值为0~1之间,取值为0代表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度为最小,取值为1代表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力度为最大。
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的研究视角来看,企业创新时,按照知识管理理论,其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也是其在知识学习的最前端:知识探索的阶段,然后进行知识转化,从而不断增加创新知识存量。根据知识管理相关理论研究[22],企业的知识存量不仅会由于不断学习而增加,也会以一定的速率老化。所以得到公式(6):
企业的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创造能力取决于企业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本土创新网络知识的异质性程度,而知识的异质性程度可以用企业在进行创新时探索的知识与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之间的比值来表示。
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θ1×知识异质性θ2(7)
知识异质性=(企业创新绩效+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企业创新知识存量 (8)
企业创新知识老化=企业创新知识存量×企业创新知识老化率 (9)
在公式(7)中,θ1、θ2为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知识异质性对企业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的影响权重系数,假定θ1+θ2=1。企业的创新知识老化率为一个常量,假定为0.1。
2.2 企业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子系统
(1)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表现为其嵌入的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流动过程(知识探索、利用和转化)。
因为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的内化是在企业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所吸收转化的知识,但是海外知识的存量并不会因为企业的吸收转化而减少,所以设置λ=0。企业创新演化时其公司内部创新知识的老化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而被企业所淘汰的一部分,因此会以一定的比例在每一年进行老化,老化率设置为一个常数0.1。
海外创新网络知识老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知识老化率 (11)
企业创新知识增长能力,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23],知识增长速率和知识存量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影响知识增长速率和知识存量的因素有嵌入的创新网络特性和结构特征等。
企业创新知识增长=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增长速度×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 (12)
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增长速度=(1+关系强度)ρ1×(1+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ρ2×(1+嵌入网络中心度)ρ3×海外创新网络规模ρ4×(1+嵌入网络异质性)ρ5-0.1 (13)
ρ1—ρ5分别代表海外创新网络的几个核心网络结构特征: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和网络异质性的权重系数,其权重系数发生改变后,会影响企业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能力。现假定:ρ1+ρ2+ρ3+ρ4+ρ5=1。至于这些关于海外创新网络特征的权重值具体应该取值为多少,要受到东道国国家创新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ρ1-ρ5的取值在0-1之间,1代表东道国的创新网络环境会在最大程度上支持企业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所以有:
海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σ1×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 (14)
海外创新网络中心度=σ2×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 (15)
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σ3×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创新网络支持 (16)
规模扩大率=σ4×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18)
嵌入网络异质性=σ5×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创新网络环境支持 (19)
在公式(14)—(19)中,σ1—σ5代表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海外创新网络特征变量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σ1+σ2+σ3+σ4+σ5=1。
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内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海外知识的可获得性和企业的知识筛选能力。根据现有的研究,海外知识的可获得性和知识筛选能力与其在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所决定,所以有:
海外知识可获得性=关系强度α1×海外创新网络中心度α2×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α3 (20)
公式(20)中,α1—α3分别代表海外网络特征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可获得性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α1+α2+α3=1,α1=α2=α3=0.33。
企业知识筛选能力是其依据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缺口,然后对海外创新网络的吸收、筛选和转化的能力,所以有:
知识筛选=α4×嵌入网络异质性×(知识缺口/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21)
公式(21)中,α4是企业嵌入动态能力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筛选的影响系数。
海外网络知识内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知识筛选α5×海外知识可获得性α6 (22)
公式(22)中,α5和α6分别是企业知识筛选和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可获得性的权重影响系数。现假定:α5+α6=1,α5=α6=0.5。
企业的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是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与海外创新网络的嵌入能力和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情况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嵌入资金投入越多,其与海外创新网络中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力就会越强,因而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也就越强。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外创新网络的环境状况,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的同时,应该随着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增加而不断调整其嵌入战略。
海外协调合作能力=竞争环境复杂程度×嵌入战略+创新绩效 (23)
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m×海外协调合作能力+n×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 (24)
公式(23)、(24)中的m、n分别为海外协调合作能力与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企业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影响系数,假定m+n=1。
2.3 企业动态学习能力提升子系统
有关动态能力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是相关企业对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和对内外部环境不断适应调整的一种能力[24]。企业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如公式25:
企业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a+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b)ξ1×嵌入环境适应能力ξ2(25)
在公式(25)中,a、b、ξ1、ξ2分别为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嵌入环境适应能力对企业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创新绩效越好,其对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知识的可获得性就越强,企业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但是如果企业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环境比较复杂的话,企业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也会变弱。因为企业本身也有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所以假设企业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积累。因此,得到下列公式:
企业嵌入创新网络适应能力=嵌入战略×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绩效×海外知识可获得性/竞争环境复杂程度+g×time (26)
公式(26)中,假定g=0.01,表示企业对嵌入环境的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提高,适应速率假定为0.01。并且竞争环境的复杂度具有较大的随机和波动性,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在本研究中,企业的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的简化公式为:
竞争环境复杂度=RANDOM UNIFORM(0,7,2.1,0)+0.15×Time (27)
企业的初始创新绩效设定为1.0,并且以每年8%左右的增速增加,则其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如下列公式:
企业绩效=(1.0+0.8×Time)/竞争环境复杂度 (28)
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与三大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如公式(29):
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ζ1×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ζ2×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ζ3×全球创新网络嵌入能力 (29)
公式(29)中,ζ1、ζ2、ζ3分别为企业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其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ζ1+ζ2+ζ3=1。
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其对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创新知识的内外探索和整合内化,所以可以得到下列公式:
企业创新绩效=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б1×海外知识内外б2×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б3(30)
在公式(29)中,б1、б2、б3分别为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海外知识内化和企业创新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权重系数。
3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协同演进能力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3.1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协同演进能力仿真分析
本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一共设置了3个外生决策变量:创新战略、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和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创新战略表示其是否要进行嵌入式创新的基础[25],用企业的创新绩效增长率衡量,其初始值设定为0.12;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本土国家一般都会更加支持本土企业进行嵌入式的创新,因而假设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的初始值为0.2;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的初始值为0.1。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设置的状态变量均为无量纲状态变量,其数值的不同仅表示该变量变化的幅度。假定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规模、企业创新成果存量的初始值分别为0.5、5、0.5、0.5。
本研究的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均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初始时间和仿真时间分别设置为0和20,单位为:年(Year)。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a) 企业创新网络嵌入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的模型仿真结果
图6 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协同演进能力仿真结果
如图6(a)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在企业从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到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过程中,企业在不断发展时,其所面临的嵌入竞争环境的复杂程度会出现不断震荡着递增的发展趋势,因而企业在进行嵌入式的创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所要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竞争复杂程度。
如图6 (b)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企业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衡量因素:关系强度、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嵌入网络中心度、规模扩大率和嵌入网络异质性等都随着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而呈现出线性递增的趋势演进发展,这说明企业的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会有效促进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协同演进。
如图6 (c)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都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趋势,并且四者明显呈现出协同递增的方向演进。
如图6 (d)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伴随企业的创新动态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所嵌入的不同创新网络特征变量:关系强度、嵌入网络中心度、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均呈现接近线性递增的演化发展趋势,这表明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演进,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也会不断加强,并且该企业与所嵌入的创新网络中的成员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会不断加强。
如图6 (e)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与决定企业创新动态学习能力的三大驱动要素: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海外知识内化、企业创新动态能力都呈现接近线性或者震荡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仿真结果与事实非常吻合:在企业不断嵌入不同的创新网络过程中,初期,主要是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后期主要是嵌入海外创新网络。而仿真结果也表明,在嵌入的初期,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主要由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能力决定,在嵌入的中后期,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主要由海外知识内化能力决定。
3.2 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中涉及三个可以调节的外生变量:企业的创新战略、本土国家制度的创新网络环境、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下面分别对这三个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调节不同的数值,观察分析企业的创新网络嵌入动态学习能力、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和创新绩效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1)创新战略。将企业的创新战略的赋值分别为:10%、20%、30%、40%,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随着企业创新战略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企业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均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创新战略投入力度越大,企业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越高。还可以看出,企业创新战略投入力度的不同,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明显的差异,以较高的创新战略投入时,其创新绩效明显较高。
图7 不同创新战略下的企业动态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
(2)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将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赋值分别为:20%、40%、70%、90%,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随着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的不断提升,企业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均呈现出震荡递增的趋势,并且当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较好时,企业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要明显高于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较差时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企业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时,首先是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所以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的不同会在该阶段对创新动态学习能力的影响比较大。
图8 不同本土国家创新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与创新绩效
(3)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将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赋值分别为:10%、30%、50%、70%,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随着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的改善,企业所嵌入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演化趋势,这说明随着企业嵌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嵌入深度的不断递进,会促使由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所组织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特征发生演化,并且呈现出递增的演化趋势,与事实相符。此外,随着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即创新绩效也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越好,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也越高,并明显高于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较差时的创新绩效水平。
图9 不同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下企业嵌入网络中心度与创新绩效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全球创新网络的多重嵌套与企业动态学习能力协同演进的动态交互模型,对企业的创新动态学习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出了以下4个结论:
(1)企业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初始阶段,对本土创新网络的知识探索和积累是其创新动态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企业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时,首先要利用好本土国家的相关创新资源要素,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才能够帮助其在后续的嵌入过程中夯实基础,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2)企业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后阶段,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内化水平是其创新动态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企业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逐步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站稳脚跟的关键能力,通过内化海外创新网络中有利创新知识,会帮助其不断提升创新绩效。
(3)从动态协同演进的视角看,作为驱动企业创新动态能力不断演进发展的三大要素: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均呈现递增的演进趋势,并协同促进企动态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动态提高。
(4)创新战略、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和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并且它们的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创新战略是企业本身是否要进行嵌入式创新的前提基础;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是企业探索积累创新知识的关键性影响要素;东道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是影响企业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内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企业首先要有较强的嵌入意愿,对嵌入的创新网络进行科学的知识吸收、转化和利用;其次,本土国家的创新网络环境要向着更有利于企业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方向完善,要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后,东道国家的相关创新网络环境对企业的嵌入式创新影响也十分关键,企业需要对其所嵌入的国家的相关环境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提升其动态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