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风热袭肺夹滞型肺炎疗效及对患儿血清TNF-α、PCT、CRP表达的影响*
2020-10-20葛雯雯雷东红贺巧峰
葛雯雯,雷东红△,贺巧峰,陈 玲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 718000);2.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西安 710003)
风热袭肺夹滞型肺炎为外感风邪造成的肺系疾病之一,小儿为其好发群体,风热袭肺表现为发热、咳嗽、恶寒、胸痛等,多由病毒感染引起[1]。西医治疗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支持、抗病毒治疗为主,而目前临床尚缺少有效且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大。中医治疗风热袭肺有着丰富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治疗优势明显且药性温和,副作用少,临床中风热证为小儿常见证型,且由于患儿存在脏腑娇嫩与脾常不足等生理特点,在感邪之后,机体脾运失司,较易产生呕吐、不思乳食、脘腹胀满等夹滞表现,故风热袭肺夹滞在肺炎中常见,治疗时应在疏风清热基础上,兼顾导滞[2]。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清热导滞、疏风解表之效,适用于小儿风热袭肺夹滞治疗中[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为常见炎症介质,与肺炎发生、进展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检测三者表达水平可为疾病病情及疗效评价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选取风热袭肺夹滞肺炎患儿13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NF-α、PCT、CRP水平等层面探究豉翘清热颗粒对该病的影响。
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风热袭肺夹滞肺炎患儿130例,男70例,女60例,年龄1~12岁,体质量9~48 kg,病程1~2 d,病情程度:中度81例,轻度4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4.18±0.75)岁;体质量(17.74±4.49)kg;病程(1.32±0.15)d;病情程度:中度42例,轻度2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4.32±0.69)岁;体质量(17.26±5.04)kg;病程(1.37±0.14)d;病情程度:中度39例,轻度26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与辨证标准:符合风热袭肺夹滞证肺炎有关标准,主症为脘腹胀痛、发热,次症为面色潮红、全身酸痛、有痰、咳嗽、出汗、头痛、恶风寒、咽部红肿、小便黄少、大便秘结,具备主症脘腹胀痛、发热与任意3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即能诊断。②西医诊断标准:相关诊断标准拟定:存在流涕、喷嚏、鼻塞、咳嗽、咽痒咽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等。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加,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正常[4-5]。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风热袭肺肺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2 d;年龄1~13岁;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治疗方案,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产生高热,体温在39 ℃及以上患儿;产生惊厥、抽搐症状患儿;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传染病患儿;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患儿;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肝、心、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患儿。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对症解热、化痰、物理降温、补液、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2.1 对照组:予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国药准字 H23022613,每袋2 g)治疗:1~3岁,0.5袋/次,3次/d;4~6岁,1袋/次,3次/d;≥7岁,2袋/次,3次/d,温开水冲服,持续治疗3 d。
2.2 观察组:予以豉翘清热颗粒(国药准字 Z20050154,每袋2 g)治疗:1~3岁,1袋/次,3次/d;4~6岁,1.5袋/次,3次/d;≥7岁,2~3袋/次,3次/d,温开水冲服,持续治疗3 d。
3 检测方法 采集患儿3 ml空腹静脉血,应用离心机离心处理5 min(离心速度:3000 r/min),取血清,待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PCT、CRP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信帆生物有限公司,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执行操作。
4 疗效标准 治疗3 d后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疗效评估,患者主症积分为0分,且治疗3 d后总积分下降≥90%为痊愈;主症积分、总积分下降60%~89%为显效;主症积分、总积分下降30%~59%为有效;主症积分、总积分下降不足30%判定为无效,若以上有效、显效、痊愈的总积分、主症积分减少情况仅满足一项要求,则降低1级处理,总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总例数×100%。
5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效果;②两组治疗前、治疗3 d后中医证候积分,按照症状严重程度,主要症状脘腹胀痛、发热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0、3、6、9分;次要症状咽部红肿分为无、轻、重3级,分别记0、1、2分,咳嗽、恶风寒分为正常、异常2级,分别记0、1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③两组治疗前、治疗3 d后血清TNF-α、PCT、CRP水平;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3 d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PCT、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3 d后血清TNF-α、PCT、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PCT、CRP水平比较
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讨 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包括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由于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呼吸系统功能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能力较差,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加剧病情[7-8]。应用抗病毒与对症支持治疗虽可一定程度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但无法有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多[9]。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临床常用的退热抗病毒药,所含对乙酰氨基酚能阻止机体中前列腺素生成,抑制痛觉神经末梢冲动,发挥镇痛效果,且有研究指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还能有效调节机体体温中枢,并促进血管扩张发挥解热作用[10]。
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肺炎多为风热袭肺型,且因患儿常存在“脾常不足”特点,肺炎同时会出现腹满胀痛、呕吐等夹滞现象,治疗时应遵循疏风清热为主,兼顾导滞的原则。本研究所用豉翘清热颗粒由多味中药制成,方中淡豆豉可解表除烦解毒;连翘可散结消肿、清热解毒;荆芥可祛风解表;薄荷可发汗解热;大黄、青蒿能清湿热、攻积滞、解毒;栀子能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赤芍能散瘀止痛、清热凉血;厚朴能下气除满、燥湿消痰;槟榔能行气利水、消积;半夏能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柴胡能退热截疟、升阳举陷、疏肝解郁、和解表里;黄芩能解毒泻火、清热燥湿;甘草能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药性。连翘配伍荆芥、薄荷、淡豆豉,可疏风清热、清热解郁,一散一宣,提升解表功效。诸药联合可共奏清热导滞、疏风解表之效,正切合小儿风热袭肺夹滞病机,症药相符。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淡豆豉具有抗炎作用,果聚糖具有调节免疫、效缓解发热症状;连翘所含连翘酯苷对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荆芥所含荆芥挥发油可起到除菌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薄荷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薄荷脑、薄荷油有良好抗炎镇痛、抗病毒作用;厚朴中所含厚朴酚能影响白细胞功能,起到抗炎作用,且厚朴还起到增强胃动力的作用;槟榔中所含槟榔碱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满胀痛症状;半夏中所含半夏总生物碱能起到止呕、抗炎、镇咳等作用;柴胡中包含的柴胡皂苷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血管通透性提高,发挥显著抗炎作用;黄芩中包含黄酮类化合物可保护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三磷酸腺苷合成酶活性,起到有效抗病毒、抗菌作用;甘草有调节免疫、抗炎、抗病毒作用,进而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11-12]。本研究发现,应用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风热袭肺夹滞患儿可提升疗效,减轻临床症状。
炎症介质于肺炎发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NF-α、PCT、CRP均为重要炎症介质,其中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可刺激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并诱导其局部浸润、杀灭、吞噬病原体,进而启动机体炎症反应,在发生炎症感染时其表达水平可显著升高;PCT能有效诊断各种感染性疾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CRP可灵敏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在机体产生炎症早期其水平即会显著增高[13-14]。本研究显示,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TNF-α、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降低血清TNF-α、PCT、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与豉翘清热颗粒中淡豆豉、荆芥、薄荷、厚朴、半夏、柴胡等药物成分起到的抗炎作用有关。本研究应用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具有安全性,与文献报道一致[15]。
综上,应用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风热袭肺夹滞患儿能增强疗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NF-α、PCT、CRP水平,缓解炎症反应,且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