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足月妊娠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0-10-20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62300冯春蝶郑德良崔利娜徐静付秀虹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62300)冯春蝶 郑德良 崔利娜 徐静 付秀虹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的体积或脂肪细胞的数量过度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通常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判定[1]。肥胖与妊娠对孕妇凝血功能的双重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肥胖对足月妊娠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足月妊娠孕妇146例,根据BMI分为三组,对照组是BMI≤25 kg/m246例,超重组25kg/m2<BMI<30kg/m250例,肥胖组BMI≥30kg/m250例,三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及身高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器官功能不全;②妊娠期糖尿病;③血液系统疾病;④恶性肿瘤;⑤自身免疫性疾病;⑥脾功能亢进等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⑦使用抗凝药物。
1.3 观察指标 取肘正中静脉血送检凝血五项,血常规及TEG,同时观察记录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TEG的R值(凝血反映时间)、K值(凝血形成时间)、α角(凝固角)、MA值(血栓最大强度)及CI值(综合凝血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 三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及身高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肥胖定义为入组时BMI≥30kg/m2。见附表1。
2.2 肥胖对足月妊娠孕妇凝血五项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超重组孕妇PT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及超重组相比,肥胖组孕妇的FIB、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5),见附表2。
2.3 肥胖对足月妊娠孕妇TEG各项参数的影响 肥胖组孕妇的综合凝血指数CI显著升高P <0.05;三组孕妇的R值、K值、α角及MA值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附表1 三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
附表2 三组孕妇的凝血五项及血小板计数
附表3 三组孕妇的TEG各项参数
3 讨论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及体力活动的减少,肥胖的发病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近期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从1980至2013年,全球成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已从29.8%上升至38.0%[2]。肥胖孕妇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过量的脂肪组织能够产生促炎及促凝效应,进而使动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增加2.5倍[3]。肥胖孕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剖宫产、肩难产及产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肥胖使T2DM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加重[4]。
本研究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提示,肥胖组孕妇FIB显著高于超重组及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已有研究发现,FIB是参与凝血与血栓形成的重要物质,其分子大,浓度高,且有聚集作用,是除红细胞外决定血液粘稠度的第二重要物质,当其水平升高时,血浆处于高凝状态,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及血小板更容易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加速血栓的形成[5]。本研究中血常规检测结果提示,肥胖组孕妇PLT计数显著高于超重组及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LT亦是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的重要物质,PLT粘附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血栓形成的基础,其水平升高可以加速血栓的形成[6]。本研究中TEG结果提示,肥胖组孕妇综合凝血指数CI显著高于超重组及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证明,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加剧,使正常血流出现障碍,易诱发各种并发症(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对孕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肥胖使这一过程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肥胖可进一步增加足月妊娠孕妇的血液粘稠度,相比于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因处于更加高凝状态而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鉴于肥胖的危害,应把孕前减重及孕期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合理增长作为围产期的重要任务之一[7]。BMI及凝血指标经济、易行,可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高危妊娠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