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T2WI-DWI融合图像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评估

2020-10-20苏艳梅张善国石岩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肌层病症宫颈

王 玥,苏艳梅,张善国,石岩峰,宋 杨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子宫内膜癌病症大都发生于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组织上,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中发生几率较高,子宫内膜癌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多发的恶性肿瘤,每年子宫内膜癌的新生人数均可超过20万,其诱发女性死亡的几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卵巢癌[1]。分析子宫内膜癌病症的发生原因,认为其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存在密切的关系。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当前临床领域并未对其进行明确,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行为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Ⅰ型与Ⅱ型两种,Ⅰ型指的是雌激素依赖型,Ⅱ型指的是非雌激素依赖型[2]。尽早鉴别诊断患者病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就对子宫内膜癌行动态增强及T2WI-DWI融合图像进行临床诊断的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实验研究的42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病症,入院时间:2018年4月—2020年6月,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9岁,均值(51.26±4.78)岁,包含绝经前的女性6例,绝经后的女性36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病变;②患者年龄均在20-80岁;③患者均无先天性发育不良症状;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严重妇科疾病的患者;②排除思维异常、精神障碍、行为不自主的患者;③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恶性肿瘤病症患者。本研究经伦理文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采用磁共振成像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症诊断,诊断过程中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其生产厂家为飞利浦。体部采用线圈进行包裹,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扫描过程中需要进行横断位的快速自旋回波扫描,其扫描序列为T1加权及T2加权成像,T1加权的重复时间设置为450毫米,回波时间设置为15毫秒,T2加权的重复时间设置为1800毫秒,回波时间设置为100毫秒[3]。进行矢状位扫描过程中,需要进行T2加权的枷脂肪抑制扫描,将横轴位的层厚度设置为8毫米,冠状位扫描和矢状位扫描过程中,矩阵设置为256×256,视野设置为375mm×375mm,扫描的层厚度设置为5毫米。继而,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增强扫描,采用GdDTPA进行快速静脉注射,注射量应维持在每千克体重0.1mmol为宜[4]。继而,采用轴位动态增强脂肪抑制的T1加权方式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的参数应与磁共振平扫方式相同,对所收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负责对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若是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与T2加权的影像存在差异性,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分析诊断的效果①T2加权结合带呈现完整性,内膜厚度增加,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0毫米,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8毫米,宫壁内缘光滑,说明内膜中局限肿瘤;②分析肿瘤对子宫肌层产生的浸润情况,动态扫描影像显示患者子宫内膜下强化特征,若是强化为连续性,则说明无子宫肌层侵犯,若是强化呈现中断或者不规则特征,则说明存在肌层侵犯,若是内膜下未显示强化,则需要对子宫内膜T2加权结合带的完整程度进行观察,若是结合带完整,则说明未存在子宫肌层侵犯,若是结合带出现消失或者中断现象,则说明存在肌层侵犯[5];③根据肿瘤外缘部位至子宫浆膜层的最小距离与子宫肌层总厚度的比值分析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若是比值在50%以下,则说明癌细胞浸润子宫深肌层,若是比值在50%以上,则说明癌细胞浸润子宫浅肌层;④宫颈侵犯,若是T2加权呈现低信号,宫颈间质部位存在肿瘤信号,宫体信号连接异常,增强扫描可见宫颈黏膜强化情况不完整,则说明存在宫颈侵犯,其他情况则说明未存在宫颈侵犯;⑤进行分期,Ⅰ期说明肿瘤在子宫宫体部位,未存在宫颈侵犯,Ⅰa说明肿瘤在子宫内膜位置,无子宫肌层浸润表现,Ⅰb说明肿瘤浸润子宫浅肌层,Ⅰc说明浸润深肌层。Ⅱ期说明子宫肿瘤已经对宫颈间质产生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χ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表1 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n(%)]

2 结果

动态增强、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性,Ⅰ期诊断准确率为91.89%,Ⅱ期诊断准确率为62.5%,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病症发生以后,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可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病症。初期可见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出血量大都为中等或者少量,大部分妇女可认为其属于月经失调。阴道排液,排出白色、稀薄的分泌物。部分患者可伴有疼痛症状,病灶会导致患者子宫感染和出血,导致患者子宫收缩,以此诱发下腹部疼痛症状。合理鉴别子宫内膜癌类型及浸润深度,便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动态增强、T2WI-DWI融合图像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可有效评估患者肿瘤的浸润程度,多角度、多方位、多序列的观察子宫内膜肿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6]。

研究表明,动态增强、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性,Ⅰ期诊断准确率为91.89%,Ⅱ期诊断准确率为62.5%,P>0.05,可见,动态增强、T2WI-DWI融合图像对子宫内膜癌病症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鉴别诊断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T2WI-DWI融合图像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评估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层病症宫颈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青春期病症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