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脏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20于子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螺旋斑块心肌

王 涛,苏 洁,于子腾,王 扬

(新疆喀什莎车县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7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将其称之为冠心病,该疾病是当今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该疾病临床诊断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大作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式,与冠状动脉有创选择性数字血管减影术相比,该种筛查手有着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且可视性高,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价,这为临床医护人员疾病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1-2]。基于此,本文对心脏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实际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2020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最终检查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值域为37~85岁,平均年龄为(63.47±2.28)岁;扫描时患者心率55~87次/min,平均心率(73.5±3.5)次/min。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气短和胸闷等症状。另外,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患者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同时监测患者心率,如若患者心率高于65次/min,则需在行检查前0.5~1h使用美托洛尔片。

医护人员帮助患者保持良好体位,对患者进行定位扫描后进行非增强钙化积分扫描,在进行增强扫描前于患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面进行testbolus扫描,从而获取患者时间-密度曲线,对扫描延迟时间进行计算。

随后对患者团注50~70ml/s碘海醇注射液,速度保持在4~5ml/s;随后再注射20~3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与碘海醇注射液相同。

最后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采集和重建单扇区或双扇区,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自动设定,层厚设定为0.625mm,间隔设定为0.625mm,从患者气管隆突水平到心脏左膈面下2cm进行扫描。针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扫描范围需扩展至患者胸锁关节水平。

1.3 图像处理

获取50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选择患者75%或45%的心动周期相位创建原始数据,同时传送至GEAW4.5工作站,利用心脏高级后处理软件对患者心脏冠状动脉分支血管进行评估。

1.4 评价标注和评估

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利用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导的分段方法对冠状动脉分为15节段,分别为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的近、中、远段;第一对角支(D1);第二对角支(D2);左回旋支(LCX)的近、中、远段;钝缘支(OM);左室后侧支(PL);后降支(l-PDA);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后降支(r-PDA)。

严格参照“缺血性心脏病命名以及相关诊断标准”,利用目测直径法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析,共计分为4个等级,<50%视为轻度狭窄、<75%但是≥50%看作为中度狭窄;≥75%视为重度狭窄,100%狭窄看作为闭塞。

钙化积分:0分说明无钙化;1~10说明存在少量钙化;11~100说明轻度钙化;101~400说明中度钙化;401分及以上说明重度钙化。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50例患者检查后显示为阳性的患者有45例为阳性,占患者总数的90%。其中有5例患者显示为冠状动脉变异,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20例,其中深厚8支,浅表型12支,并且有11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位于患者LAD中段和近段,占比为55%。

2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有12例患者合并粥样斑块,且大部分斑块位于患者心肌桥近心端血管管壁。

冠状动脉CTA共计出现粥样斑块22例,按照三大主要分支血管分类,其中有11例患者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占比50%;冠状动脉双支病变6例,占比27.27%;冠状动脉三支病变5例,占比22.73%,血管病变总支数为50支详见表1。

表1 冠状动脉CTA共计出现粥样斑块血管分类(n=22)

22例出现粥样斑块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患者8例,占比为36.36%;中重度狭窄患者14例,占比为63.64%。

钙化积分评分:0分患者20例,1~10分患者8例;11~100分患者9例;101~400分患者9例;401分及以上患者4例。

2.2 随访结果

对14例中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进行随访中有10例患者随访有效,其中在我院行DSA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例,在院外行植入支架或冠脉搭桥患者2例,按照医嘱服药患者5例。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机制主要就是指患者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实际血量需求失去平衡性,从而造成患者心肌出现损伤。在实际冠心病疾病诊断中临床的金标准就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但是由于该种诊断方法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比如:冠状动脉穿孔以及心律失常等。另外,该种检测方法价格昂贵,只有患者病情危重时才适用,故无法获取患者和家属接受。64排螺旋CT对患者要求较低,并且该种检查方法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患者可在短期内进行重复检查,且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容易为家属和患者接受[3-4]。

因此在早期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科学选择冠心病治疗方法、复查支架手术治疗效果等均可选择64排螺旋CT,该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隐匿性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故该种检查手段已经获取临床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现阶段,在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临床通常采用的无创手段[5]。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50例患者检查后显示为阳性的患者有45例为阳性,占患者总数的90%。其中有5例患者显示为冠状动脉变异,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20例,其中深厚8支,浅表型12支,并且有11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位于患者LAD中段和近段,占比为55%。有12例患者合并粥样斑块,且大部分斑块位于患者心肌桥近心端血管管壁。冠状动脉CTA共计出现粥样斑块22例,11例患者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冠状动脉双支病变6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5例。22例出现粥样斑块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患者8例,占比为36.36%;中重度狭窄患者14例,占比为63.64%。钙化积分评分:0分患者20例,1~10分患者8例;11~100分患者9例;101~400分患者9例;401分及以上患者4例。

综上,在心脏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实际价值向显著,该图像质量清晰,对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以及血管变异等均可进行辅助性诊断,故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螺旋斑块心肌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